小卫士、心愿箱、建档案,惠民县何坊街道办刘集小学—— |
“望闻问切”把脉学生行为习惯 |
| |
- 2013年09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IMAGE/20130925/U03/U03_0027.jpg) | ◥孩子们自发地围在标语亭前读记“良好习惯七个好”。 | ![](../../IMAGE/20130925/U03/U03_0028.jpg) | 校园“小卫士”在校园内“巡视”。 | ![](../../IMAGE/20130925/U03/U03_0029.jpg) | 教室后面用来收集学生心愿的心愿箱。 | ![](../../IMAGE/20130925/U03/U03_0030.jpg) |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行为习惯档案。 |
|
新学期伊始,惠民县何坊街道办刘集小学采取“望闻问切”的举措,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该校孟永刚校长说:“良好的习惯从细节做起,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孩子成才之前先成人。”针对学生,学校通过“望”其行动、“闻”其表现、“问”其心态、以期达到“切”其习惯的目的,最终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好的行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文/片 本报记者 谭正正
“望闻” “小卫士”巡察学生行为习惯 24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惠民县何坊街道刘集小学,距离下午上课还有半个小时,很多学生陆续走进校门,记者看到四名小学生正在校园内“巡视”。 三年级学生杨慧告诉记者,各班级成立行为习惯评定小组,然后再从小组内评选出“小卫士”,观察同学们的行为习惯,随时记录,及时反馈。这几位学生正是各个年级的班级“小卫士”,主要是在校园内观察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不好习惯。 “小卫士”陈润珂说,“在课前同学们做游戏是正常的,我们主要是观察那些追逐打闹的同学,因为快速奔跑容易发生碰撞,不安全,我们会对这样的同学进行劝说。”刘集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韩汝敏告诉记者,学校的“小卫士”都是班级里表现比较好的,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学生们的信服。 “作为校园的‘小卫士’,我自己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发现别人的问题,辨别是非,同时也能为同学们树立榜样。要不然,我没资格去说服其他同学,其他同学也不会认为我说得对。”“小卫士”刘亚洲说。 “问” 想法建议可投校园心愿箱 记者在二年级的教室内发现后面的墙壁上有一个心愿箱。韩老师告诉记者,每个学生对校园、班级生活有什么心愿、想法和建议,或是发现同学们的不好习惯都可以写下来投到心愿箱,然后班主任会定期汇总上报,并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该校校门口也安装了心愿箱,主要收集学生家长发现的问题。 负责该校德育教学的王立勇老师说,之前有很多家长普遍反映孩子有不良习惯,为此,学校在新学期开始后把培养孩子好习惯当作与教学同等的重要事情来做。 老师们平时会积极与家长谈话、交流,来发现孩子身上不好的一些习惯。学校通过《不文明行为习惯调查表》、《安全情况排查表》来给学生“把脉”,并且向家长发放细节调查卷,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类,以便全面找到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及形成不好习惯的原因。 记者发现,该校还比较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时刻监控孩子身上的种种问题,力求从各个方面发现、纠正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切” 建行为习惯档案纠差扬优 记者发现,该校校园内立了许多标语亭,一到课间就有许多学生围着认真读记。一位班主任说,学校针对学生身上的不好习惯制定了“良好习惯七个好”等标语。为了能让学生将这些习惯真正记到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会对行为习惯进行考试,在此基础上评选学校的“七星”。现在学生都开始注意自身行为习惯并严格要求自己了。 孟永刚校长说,学生应该是家庭和学校共育,有学生建议学校在发现不好习惯的同时应该表扬一些好的行为,学校认为学生的建议非常好,最后果断采纳。因此“小卫士”们用眼睛看校园时,一方面观察不好的行为,另一方面发现学校的好人好事。 “我们还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个人习惯成长档案,在定期纠正学生习惯的同时,还重视学生的纵向比较,引导他们正确地发展。成才先要成人,一个人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成才。将眼光放的长远一点也是对孩子未来发展负责,这样的教育将是刘集小学长期坚持的。”孟校长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