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日,北海新区揭牌成立,滨州市政府做出了“举全市之力建设北海新区”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一年搭框架、三年大变样、五年上水平”的目标。三年来,北海新区确定了“一港、一城、一带、六区”的总体布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2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较上年分别同比增长110.6%、64%,增幅均列全市首位。今年1—7月份,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41亿元,较去年分别同比增长35.36%、75%,增幅均列全市首位。24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朝晖做客“中国滨州”在线访谈,围绕“解放思想,加压奋进,迅速掀起北海新一轮开发建设的新高潮”这一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循环集约化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网友“笑看风云”:袁书记,听说世界五百强企业——魏桥创业集团在北海投资建设的供热中心和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已于去年竣工投产。请问,北海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发展方面是如何做的? 袁朝晖:突出重点产业培育,推行园区化、集约化、循环化发展之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一直是我们在产业发展方面所遵循的原则。结合产业优势和滨州港辐射效应,我区集中规划建设了一个千亿元级的新材料、一个五百亿元级的冶金建材和三个百亿元级的绿色化工、临港物流、粮油加工产业五大特色产业园区。目前,总投资750亿元的北海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粉煤灰综合利用和北海供热中心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供热中心二期工程和高硅变性铝基复合材料项目全面开工,年底部分产能投产。总投资280亿元、列入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钢铁新流程示范项目强力推进。绿色化工产业园内汇泰蓝色经济产业园、青胜裕能、裕丰化工等项目竣工投产。现代物流、商贸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山东焦化国际物流、滨州港综合物流服务区等现代临港物流项目加快建设,涵发商贸城、黄河文化风情街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北海大酒店、大千置业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年内实现试运营。 今年是北海三年攻坚、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加快推进的一年,也是“奋战三年,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突破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50亿元,增长50%;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76亿元,增长4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3亿元,增长50%,力争3.5亿元。 加快工业转型 打造新发展引擎 网友“寻梦人”:袁书记,您好。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坚定不移地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滨州新的经济发展引擎。请问,北海经济开发区在这方面打算怎么做? 袁朝晖:我区以产业集聚为方向,以提质增效、节能减排为目标,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做大做强千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五百亿元的冶金建材产业集群和三个百亿元级的绿色化工、临港物流、粮油加工产业集群。提升改造现有产业、引进升级版的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是主要措施。同时大力发展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保设备制造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特别是赤泥、粉煤灰和矿渣的综合利用。发挥海洋生物资源优势,着力发展海洋保健品、生物医药等生物产业。积极吸引滨州市内重点粮油加工企业产业重心北移,努力寻求国内外大型加工型、服务配套型粮油企业入驻北海,打造一个集生产加工、仓储、贸易、物流于一体的粮油加工产业基地。 十大文化民生工程 提升群众幸福感 网友“果果”:您好,袁书记。现在上学难、看病贵等已成为社会共性问题,请问北海经济开发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方面是怎样做的? 袁朝晖:发展民生是北海开发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我们坚持“开发成果让群众共享”的发展理念,今年大力实施了“十大文化民生工程”,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目前,全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五保供养标准列全市前列,新农保参合率实现100%。总投资3800万元、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的市民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总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北海第一实验学校年内投入使用,大梁王小学开工建设;“大鼻子”平安校车实现城乡全覆盖。北海客运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出租车、公交车投入营运,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 “洼地效应” 打造投资发展好环境 网友“黄河之雁”:袁书记,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第一生命线。请问,北海经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那些丰硕成果? 袁朝晖:三年来,我区利用好黄三角、鲁港、鲁台经贸洽谈会等重要平台,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主攻与重点产业相关联的大企业、大集团,着力招引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符合环保要求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借助大项目落地优势,产业招商,实现就地对接、就地配套,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截至目前,共签约落户各类园区和单体项目65个,合同总金额达1444.3亿元。其中,中巴工业园项目和国电公司2×100万千瓦高效生态电厂项目积极推进;我区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建设的滨州新材料科技城项目正式签约,正在进行规划编制和产业研究。 网友“平常心”:袁书记您好,现在北海有很大的商机,很多投资者想要到北海经济开发区投资兴业,最关心的就是投资发展环境,您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袁朝晖:为了创造优质高效的创业环境,我们突出软硬环境建设并重,营造开发建设的“洼地效应”。连续三年开展了“优质服务年”活动,增强部门服务的主动性、超前性和系统性,提高办事效率,杜绝“三乱”行为,为投资者提供高效服务。深化平安北海建设,实施了高清天网二期工程。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不放松,严厉打击挡车拦道、强装强卸、阻挠工程施工等违法行为,保证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清理整治行动,逐步实现了暂住人口的常态化、动态化管理。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组织开展了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安全、校车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行动,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应急处突力量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晓霜 通讯员 王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