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身份做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
施中一的地下工作岁月 |
| |
- 2013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照片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前排为施中一与他的妻子。 |
|
□施方侯、施立光 施中一原名施公田,于1902年生于蓬莱小门家乡下炉村,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做地下工作时改名施中一),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81年病故。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是他的许多革命故事却仍然在家乡被广为传颂着,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地下工作者。 以教师身份做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施中一从小家境贫寒,吃不饱、穿不暖。为了儿子的前程,即使在最穷困的时候,施中一的父亲也坚持让他上学。在十五岁上完小学后,父亲将他送到了黄县耶稣教会学校学习。后来几经辗转,施中一在家乡下炉村做了小学教员。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其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父亲的极大影响。父亲施仁志是清末秀才,喜欢革新、破除迷信,是村里第一个剪辫子的人。上世纪30年代早期,蓬莱地界内就已经有了共产党的秘密组织。父亲暗中与共产党有联系。1938年,日寇侵入了蓬莱。施中一经父亲的引荐,成为村里第一个共产党员。 村里的小学是秘密抗日小学,施中一以小学教师身份做掩护秘密从事抗日活动。当时抗日小学使用两套课本,一套是伪政府的课本,一套是抗日课本。二鬼子一般上午来村里巡视,要求学校必须使用伪政府的教材,严查抗日教材,如果发现使用抗日教材,就将老师抓起来甚至杀害。为躲避日伪军的检查,学校每天上午教伪政府教材,而下午教抗日教材。抗日教材主要分为国语、算术、政治和常识,还有书法和美术等。下午上课时,老师要派一两人在村口站岗。如遇鬼子进村,同学们就迅速将课本交给老师,老师再将课本藏好,大家拿出伪政府课本装装样子。 秘密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 日寇侵入胶东后,绝大多数的国民党旧军队,采取了逃跑和不抵抗的政策,有的甚至投靠了日寇,充当镇压抗日力量的汉奸。在白色恐怖下,共产党领导胶东人民举起了抗日大旗。 施中一在下炉村进行秘密宣传和发动,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暗地里与鬼子斗。1940年春天,施中一被选为第八区区长。当时区中队有十二名队员,几支大枪、几粒子弹,有的枪打不响。那时,不仅敌伪据点的武装强,而且盘踞在下炉村以南河南村的国民党顽固派也有五六百人。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大家经常在山间与敌人周旋,天当房地当炕,经常露宿山洞或野外。 这支小小的抗日武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昼伏夜出,到处发动群众参军参政。在伏击日伪军的同时,还要与顽固派高炳旺部做斗争。抗日队伍逐渐壮大,队伍每到一处,先安排好民兵站岗放哨,避免敌人偷袭,再捉汉奸进行教育改造,同时向群众讲解躲避敌人扫荡的办法。 下炉村是我方的红色根据地,夜里区中队经常在这里聚集。一天夜里,这里遭遇了日伪军的偷袭。当天站岗的是村里一位刚刚参加民兵队伍的年轻人。他被敌人从背后捅了一刀,当场牺牲。敌人快要进村时,被一位村民发现,及时喊大家撤离,村民们才快速赶着毛驴撤往东山。施中一带领区中队为掩护群众,最后才撤离村子。当他撤到东山半坡时,腿部中了敌人一枪。他一瘸一拐地走了五六里路,躲到小埠村一个石碾子后面,才躲过一劫。其妻李吉卿为躲避鬼子,带着二儿子与三儿子(长子已随施中一参加了八路军)躲到了邻村亲戚家,但时间长了,亲戚也不敢收留,母子三人只好逃到南边的大山里,过起了“野人”般的生活。 日军在巨山沟一带开了个五花石矿,经常用卡车将矿石运往大辛店炮楼,然后转运至烟台港,再通过海上运输运往日本。侵略者通过这种方式大量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一天,内线传出了敌人运输车队出动的准确时间,晚上,武装队集中兵力从下炉村出发埋伏在村西南方向的大路两旁。当敌人的运输车靠近时,我军迅速向敌人发起猛攻,很快炸毁了敌车,消灭了押车的敌人。 1942年前后,党组织调派施中一到敌占区从事地下工作。他先去了潮水区(六区),由于该区敌、伪、顽统治特别厉害,开展工作非常困难。 他每天以肩挑小贩身份为掩护去赶集,探听和传递情报。集市上的伪军乱窜,他通过卖货与伪军、鬼子套近乎,以此探听情报。另外,炮楼里的内线将情报秘密塞进筐子的货物里面,由他传递出去。他有时化装成卖水果的,有时是卖菜的,有时挑着两筐豆腐去赶集。一天,施中一照常挑着担子去赶集,恰逢大黄家炮楼(胶东地区有名的大炮楼)的二鬼子队长买了东西当时没给钱,让他跟他到炮楼里去取。他灵机一动,便挑着担子跟进了炮楼,把敌情全摸到了。这为我军攻打大黄家炮楼起到了重大作用。后来,大黄家炮楼就被我军端了。当俘虏被押解出炮楼时,一个鬼子看到路边八路中的施中一,大吃一惊地脱口道:你是八路?! 1945年日寇投降后,蓬莱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施中一时任蓬莱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敌工工作,兼任蓬莱城厢分局局长。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九月攻势”,大举围剿胶东解放区。胶东军民为全面消灭敌人,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主动从城市里撤出,设下了“口袋阵”。在选调地下工作组成员时,施中一介绍了他小学的一位同学,名叫门福杰。门福杰与即将上任的国民党蓬莱县长李天一也是同学,便于掩护身份。 1947年农历8月16日,国民党占据了蓬莱城。1948年农历2月18日,八路军二次解放了蓬莱城。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方潜伏人员在城外李前义(时任蓬莱县公安局局长)和施中一等的亲自领导下,多次获取极具价值的情报,并顺利送出城。由于蓬莱的地下工作组织领导得力,潜伏人员工作突出,使得国民党蓬莱县政府任命的各乡镇长不敢上任,直到蓬莱解放,他们一直龟缩于城内,使得国民党统治的蓬莱城成为一座孤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