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年间九国“进贡单”现身聊城 |
礼单藏身中药药方古书中,为手抄本 | |
- 2013年09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张春起展示的药方书中的手抄礼单。
本报记者 凌文秀 摄 |
|
本报聊城9月25日讯(记者 凌文秀) “红毛国进哈巴狗,大如鼠……琉球国进通天犀一对……英吉利国进……”这不是古装剧中的太监在宣读礼单,而是莘县王奉镇一位普通农民收藏的古书中的记载。 这份礼单共有3页,誊写于一本书页已泛黄、边角已经有些风化的古书的最后几页上。古书的主人叫张春起,是莘县王奉镇的一位农民。 记者仔细看了这三页礼单,书写顺序为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字体为中文繁体。第一页最开始写道,“乾隆五十八年七月,夷人进贡单”,后面列出了包括红毛国、蛟趾国、琉球国、大西洋、小西洋、日本国、英吉利国等9个国家的“进贡单”,其中英吉利国的“进贡”物品最多。 礼单中显示,“进贡”物品类目也很多,哈巴狗、琥珀酒、海马、水晶、珊瑚树、火鸡等。“日本国”的礼品中还有12位文武美人。英吉利国的礼品多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如军器、炮等武器,军器注释称“能削钢铁”。而英吉利国礼单的礼品后面的注释也最多,如“进炮西瓜炮”,后面的注释为“为操兵之用”。 这本手抄书有百余页,除了这三页“进贡单”,其余全为中药药方,有几页书中还盖有红色印章。印章为长方形,四角微有弧度,有四个繁体字为“增盛东记”,还有类似龙形的龙纹环绕文字四周。 “最近觉得这份礼单可能会有一些研究价值,但又不知道存世的多不多,就想通过报纸,能了解一下。”张春起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对史料研究有些帮助,也希望能了解手中藏品的价值。 25日,记者已经将这份礼单翻拍的照片递交给聊城市文广新局的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对这方面藏品研究并不多,但感觉很有意思,礼单中能够体现出乾隆年间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方面,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聊城市还是比较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