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荣背后,四成儿童文学“很黄很暴力” |
——少儿出版物须“消毒” | |
- 2013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少儿出版管理和市场整治的通知》,由此拉开了少儿出版管理和市场整治的大幕。 少儿读物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持续繁荣,被认为是普遍不景气的图书市场的最后一块“蛋糕”。不过,在庞大的产量背后,涉黄涉暴力的儿童文学却占了少儿读物40%的比重。如何为少儿读物“消毒”,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报记者 吉祥 繁荣只是表象,四成儿童文学“有毒” 全国少读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至今记得已故著名出版家叶至善关于少儿读物的一番教导。叶至善认为,编辑少儿读物是一项教育人的工作,他的八字信条“一不亏心,二不亏本”,被李学谦视为基本准则。“所有的少儿图书都应该具备教化的功能,教化不是说教,而是通过故事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传递正能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同样相信,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看的书对其成长的影响,比在成人后看的书影响大很多。 单纯从规模上看,少儿出版物市场近10年非常景气。李学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3年以来,少儿读物的出版每年增幅都在两位数。 数字也可以显示这种繁荣,在全国581家出版社中,有523家在出版少儿读物。近十年来,少儿出版物保持连续增长,以最近五年为例,少儿出版从2007年的10460种增至2012年的31059种,每年增幅超过40%。少儿出版物市场已经形成了每年价值50多亿元的巨大“蛋糕”。在各方争抢“蛋糕”的同时,少儿出版物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相关调查显示,涉黄涉暴力的儿童文学占少儿读物的比重达40%左右。 《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徐德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图书市场,少儿读物是少有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的板块。受数字出版等因素的冲击,少儿读物出版也被视为“最后的蛋糕”,引来出版商争抢瓜分这块每年价值50亿元的“蛋糕”。 与少儿出版市场的繁荣相对应的是,少儿读物的质量却不容乐观。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指出的那样,“一些少儿读物成为少儿‘毒物’,这是继‘毒奶粉’事件之后又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 原创乏力,从源头上制约了少儿读物质量 在储朝晖看来,少儿“毒物”横流,除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外,根源在于原创少儿读物的合格作者、编辑人才紧缺。几年前,储朝晖曾策划编辑一套早教丛书,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找不到合适的作者,一些写了大量畅销儿童读物的作者不是不懂科学,就是专业操守存在问题;而一些专业研究人员由于视野太窄,又写不出受父母和幼儿教师欢迎的作品。储朝晖无奈之下,只能到香港、台湾去寻找作者。好不容易分门别类找到了作者,联系的出版社又在最后关头打起退堂鼓,原因是出版社缺少专业的编辑。 “出版机构对少儿读物出版的不专业状况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储朝晖说,全国581家出版社中有523家在出版少儿读物,但多数都是在自己不专业、无法对作品做出专业判断的情况下出版了少儿读物,“这就无法保证不出问题。” 因为缺少专业的创作队伍,很多少儿读物同质化严重。李学谦介绍,由于我国《著作权法》对一般作品版权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和去世后50年,这就导致很多出版社从古人身上打主意,一些古典名著被反复改编。“古人资源利用完后就是洋人,最后就是从网上扒东西。”李学谦说,今年各出版社上报的少儿读物选题有47000多种,这一庞大的数字令他对书的质量产生担忧,“这么多书能不能完成?有没有这么多的作者资源?需不需要这么多书?” 专家建议尽快出台童书分级阅读制度 四成儿童文学作品存在问题也验证了李学谦的担心。一些含有淫秽色情、暴力恐怖等内容的书,时常出现在图书市场。也正是因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家长老师对这一问题反映强烈,从而引发了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的关注,上述几个部门近日联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净化少儿出版物市场的专项行动。 李学谦向本报介绍了近期被查处的一本书,这本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名为《不倒过来念的是猪》的书中,不仅有很多与道德规范相违背的内容,而且有不少色情低俗的东西,成人化语言充斥其中。 而在储朝晖看来,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涉黄、言情、暴力、恐怖等内容的读物,却由于违反少儿成长发展规律,例如宣扬急功近利的快速成材,“将会彻底毁掉不少儿童,其隐蔽的危害性更大。”此前就有媒体爆出,一些少儿读物刻意淡化少儿与成人界限,书中多处可见权谋之术、关系学等成人社会的影子,甚至教孩子如何与同学拉关系、如何讨好老师等。 鉴于此,多年来有多位专家、学者呼吁,国内应借鉴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综合考虑少儿心理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和识字量等因素,尽快推行童书分级阅读制度。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就认为,在国内推行童书分级阅读,有助于改善儿童出版和阅读的混乱现状。尽管关于童书分级的讨论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国内没有图书分级制度,一部作品只要获得书号公开出版,便可以面向所有群体,并无老少之分。 全民阅读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李学谦说,一些书籍淡化成人和儿童边界,之所以会吸引孩子看,与儿童阅读缺乏正面引导不无关系。李学谦一直主张全民阅读要成为国家行动,而他也一直呼吁政府要参与其中。 在李学谦看来,我国目前的少儿阅读尚未形成潮流,与一些青少年阅读氛围较好的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人均拥有图书量较低,而阅读也尚未真正进入课堂。“少儿阅读还没有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李学谦说,在对学生的阅读影响上,学校和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小学应该有阅读课,而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懂儿童文学。”李学谦指出,改变这一现状有赖政府的支持。比如,他设想在中小学生的学费中包括一点关于阅读的支出,从而让阅读成为孩子真正能公平享受到的一项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儿童作家孙卫卫曾指出,要保障孩子的阅读质量,根本还是要靠提升父母、教师等人群的素养,使其对儿童开展有效阅读指导,从而让好书进入孩子视野。如李学谦所说,青少年阅读质量的提升也离不开全民阅读氛围的营造。 不过,目前全民阅读的现实很不乐观。今年公布的一份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曾引发轩然大波。这份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77.20期(份)和6.56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2.35本。多项指标比两年前有所下降。据了解,国家和省级层面正在推进全民阅读的立法。有专家建议,应该把少儿读物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纳入进去,运用法律法规进行详细考量,从而进一步净化少儿读物市场。 李学谦说,在西方一些国家,儿童阅读推广不是个人或是家长的自发行为,而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一种全社会行为。据了解,在欧美一些国家,对儿童读物进行审查的组织往往由来自图书馆、学校和父母的力量自发组成。阅读推广人王林认为,政府应借助专业学术团体的力量,告诉大家什么是好书。 “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英国等,都有少儿阅读的基础书目,体现社会核心价值,体现国家理念,但中国还没有。”李学谦说。 最近几年,这一状况有所改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续10年举办“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在今年推荐的书目中就包含了思想品德、人文历史、文学读物等六大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