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后悔“转行”,有的急着“变身” |
业余?职业?中国拳击界的“围城” |
| |
- 2013年09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李志刚
9月28日,WBO“龙王”张君龙世界职业拳击积分赛在山东蓬莱举行。本场比赛为何放在蓬莱,这要从张君龙的身世说起。 1981年,张君龙出生在山东青岛,他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开始接触拳击运动,并在很短时间内获得了多项荣誉,12岁获取青岛市拳击冠军,13岁获取山东省拳击冠军。作为中国稀缺的重量级拳击运动员,张君龙通过不懈努力,在2001年第九届全国运动会91公斤以上级拳击比赛中问鼎冠军,达到了拳击事业的顶峰。为填补中国重量级职业拳击的空白,近年来他一直潜心学习职业拳击教练员课程以及职业拳击技术。2012年他转业后正式加入WBO世界拳击组织中国区,以中国重量级业余拳击冠军第一人的身份登陆世界职业拳坛,从而坚定了他献身拳击事业,为国争光的决心。张君龙的母亲是蓬莱市北沟镇人,此次,张君龙将“擂台”设在了蓬莱,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这里是他母亲的故乡。 放眼世界,优秀业余拳手转战职业几乎是必然之路,但在中国,职业拳击至今没有广泛开展,举国体制和奥运战略也让职业拳击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和其他体育运动不同,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虽同属拳击运动,但却泾渭分明,业余拳击手一旦转职业就不能参加世锦赛、奥运会以及其他综合运动会。在拳击发达国家,业余拳击都是走向职业拳击的跳板,每一个有志吃拳击这口饭的人都无一例外会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走上职业拳台……阿里、罗伊·琼斯、刘易斯等很多职业拳王都曾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但是拳击运动到了中国则变了味道,由于职业拳击无法为奥运会、全运会、世锦赛提供任何帮助,职业拳击发展的空间极为有限,中国的大多数拳击人才也都一头扎进业余拳击。当然,在中国,业余拳击手大都意味着拥有“专业队身份”,是“国家的人”,真正游走在体制之外的“野拳手”,少之又少,生存空间狭小、竞争压力极大。 如今,张君龙、邹市明等人,先后抛弃了业余拳手的身份,就等于自己砸掉了“铁饭碗”,今后只能凭借一己之力,在职业拳坛上“讨口饭吃”,他们是急着“变身”;但此前已经“变身”的,却也有后悔“转行”太早、太轻率的,中国“女子拳王”张喜燕就压根没有从职业拳击中收获到太多实惠,至今依然羡慕那些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的同行——这就是一部中国拳击界现实版的“围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