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蔬会上“烟台产”越来越有范 |
第十四届果蔬会昨落幕,品牌、特色、安全成烟台果蔬发展新趋势 | |
- 2013年09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9月28日讯(记者 代曼 李静) 从起初几届果蔬会上展销的苹果、黄瓜、韭菜,到如今展会上的栖霞苹果、牛奶白黄瓜、有机韭菜,开展了十四届的果蔬会记录着烟台果蔬产业的变迁。记者发现,果蔬会上展示的农产品已由原来初级产品,逐渐演变到现在的精包装、特色品牌、有机绿色等产品。业内人士指出,烟台果蔬产业已经走出初级,走向精品。 “最开始的那几届果蔬会,直接把蔬菜摆成一堆卖,再看看现在,很多蔬菜都装进礼盒了。”在芝罘区展馆里,芝罘区商务局外贸科科长江新风说。“普通苹果越来越没市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才是出路。”果蔬会上牟平一果农告诉记者,随着烟台苹果名气逐渐打响,不论是价格还是销量都得到很大提升,“牌子响亮了,就不愁没销路了。” 企业想打出品牌,首先是要让消费者信任和放心。“现在人们的菜篮子不像以前了,大家更关注的是安全、放心。”烟台众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部服务经理王广玉说,做成礼盒的蔬菜与散卖的蔬菜相比,附加值增加30%左右。这几年,不少农民也转变观念,抱团经营,走合作社、加盟、订单种植的方式。 “我们直接与农户对接,按照绿色蔬菜标准给农户直接下单。”据鼎丰菜篮子直营店店面经理陈晓燕介绍,他们的绿色蔬菜安全有保障,价格与普通蔬菜差不多,有的甚至还低,果蔬会第二天销售了1000斤,第三天带来4000斤又遭到疯抢。 农户的营销手段也发生变化,“这是我们的网站,今年还开展了苹果文化节。”牟平展区内一排贴着“中国苹果第一镇——观水苹果”的红将军引来围观,而做推介的就是观水镇的纪委书记李峰,村干部做宣传员也是近年来烟台农业营销的一个亮点。记者了解到,今年果蔬会上的“导游”不少是当地的主管领导,“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要想办法扩大品牌影响和开拓营销渠道。”李峰说,观水的苹果不仅在网上卖,这两年还办起采摘节、摄影比赛。 果蔬会闭幕,市民高兴地来“淘宝”。 本报记者 齐金钊 摄 农业新科技摆动“环保style” 相关新闻 本报9月28日讯(记者 代曼) 沼液培植的苹果、听音乐的草莓、喝牛奶的大枣……果蔬会上亮相了不少“贵族”蔬果,因其生态环保又时尚遭到疯抢。鲁东大学农学院教授董洪新说,这是烟台新科技农业发展的成果,“烟台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粗放型发展,现在更注重生态环保和深加工。” 马卓是一家利用太阳能进行农业种植、养殖的农机厂商代表,展销第三天他统计发现,意向客户已有20多个,其中80%是烟台人。马卓说,这个展会让他发现,烟台生态农业发展非常快。果蔬会上亮相的新科技农业机械也是关注的焦点,重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带来的最新滴灌设备就引来很多“粉丝”。国内较为领先的一些农业科技,如有机种植、无土栽培等已成不少农民的“看家本领”。业内专家认为,利用新科技走生态环保的路子已成烟台农民创收的法宝。 3天果蔬会“吸金”6.7亿美元 28日下午,主题为“绿色、健康、未来”的烟台第十四届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闭幕。在3天的展会时间里,共有来自各地的5.6万人次入场参观,达成意向成交额6.7亿美元。 作为著名的果蔬之乡和重要的果蔬生产加工基地,烟台拥有一大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知名产品品牌,现已形成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及海洋产品研发为主导的优势食品产业集群。自1999年果蔬会在诞生以来,烟台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时至今日,果蔬会不但已经成为烟台各类会展中的名牌,更是被评为全国“最受关注的十大展会”之一。 本报记者 齐金钊 相关链接 展会最后一天 市民忙着“淘宝” 本报9月28日讯(记者 代曼) 本打算只买两包茶叶,结果逛完一圈一下子买了8大包东西花了1000多元。果蔬会最后一天,商家展销的“宝贝”开始大甩卖,引得不少市民“抢破头”。 “东西齐全质量好,赶在要结束买能便宜不少。”65岁的崔玉英告诉记者,展会第二天她就来“踩点”了,先过来看看有啥好东西,等到最后一天再买。临近上午10点,她才和老伴胡世强进了展会的门,正好赶上展销商撤摊甩货的时间点,“买东西不用着急,晚点才能买到便宜的。”正像崔玉英说的,展区的一个茶叶摊上,50元一包的茶叶过了上午10点卖40元,临近中午,直接买一包绿茶送一包保健茶了。 记者注意到,像胡世强、崔玉英老两口一样的“展会淘宝族”不在少数。59岁的刘文书总结说,“果蔬会人最多的时候是最后一天上午10点左右,这个时候商家忙着甩货,买东西忙着砍价,岁数大的都得搭伴来,要不都能挤倒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