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济南育英中学——
齐鲁名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2013年10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育英中学旧校门,1923年由校长于之昌主持改建。
  学生排球比赛
  □张洪国
    泉城济南,钟灵毓秀,名士众多。济南育英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这所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的中学几经兴衰,经历了北伐战争的战火、抗日战争的硝烟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校址数度迁移,几番停课复课。虽历经战乱,却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济南的山泉湖河,见证了世纪育英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现代育英的神奇发展。
系国运兴衰 意图“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辛亥革命,民心沸腾,有识之士,无不力求“兴实业、办教育”,以达救国救民之目的,爱国青年学生立志办学救国。济南育英中学,即在此爱国之炽风热潮中应运而生。
  1913年3月,山东高等学校学生李允峰、朱建桂等五人,倡议建校,取得张启昆等两位同学赞助,并征得社会名流丁惟椽、张介礼、孔祥柯等支持,得到当局之默许,遂发起办学。意图“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遂将拟办的学校命名为“山东私立育英中学”。5月,倡办人公推李庆璋、张介礼、孔祥柯等六人为校董,组成第一届校董会,选孔子七十五代孙孔祥柯为首任校长。
  育英中学的创办发展过程与国同步。创建之初,国家民族多灾多难,育英中学亦历经坎坷。早在“五四运动”时,育英师生就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0年,教师王翔千与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等先后成立励新学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列主义。1922年,当国势危急、存亡绝续之际,王翔千、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带领大批育英师生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
  “五三”惨案以后,育英校务有所发展,随着人数的增加,不少进步师生来校组织了读书会,推动了爱国运动的发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南京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激怒了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要求抗战,去南京请愿。9月底,育英男生组织成立了“救国军”,女生组成了“救护队”。10月,校方还组织了百余学生到南营接受军事训练,月底在省体育场会操,育英学生编成青年义勇军四个连、童子义勇军一个连。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省教育厅令学校南迁,有少数职工留守学校。12月底济南沦陷,校舍被日寇侵占,晚上他们烧桌凳取暖,并烘烤抢来的牛、羊、猪等,校内所有器具、图书、仪器标本及师生存校衣物,均被焚劫一空。之后几经兴衰,历经了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洗礼,校址数度迁移,几番停课复课。直至1948年9月济南解放,育英才得以稳定发展。
  1919年7月,学校迁至现在的校址。1930年初,为了区别于同名的学校,改校名为“济南市私立育英初级中学”。上世纪50年代,学校人事由政府主管,经费大部分由政府补助解决,育英名为私立,实则公办。1956年5月16日,市教育局于云亭局长来校向全体师生正式宣布,将济南市私立育英中学,改为山东省济南第十六中学。1985年3月1日,经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复,恢复济南第十六中学原校名“济南育英中学”。
“超正谊、赶一中,办高中、效南开” 是上世纪30年代办学目标
  早在“五四运动”时,育英师生就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2年8月,“山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召开成立大会,地点就在学校青砖小楼西楼下房间。主持人王尽美、王翔千,以“特别团员”的身份参加。育英学生王塽、尹振祚都是跟随王翔千的活跃分子。此后,党、团组织曾多次在育英开会,如纪念马克思诞辰、纪念俄国十月革命等。王翔千与王尽美等还组织了“济南劳动周刊社”,主编《山东劳动周刊》、创办《晨钟》报等,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在校就参加了革命活动,有的参加了革命组织,有的离校后走上革命道路。如李清漪(八班沂水人)就是在王翔千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的。
  “超正谊、赶一中,办高中、效南开”,是育英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办学目标,抗战前已取得较优的成绩。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是解放前育英中学的黄金时代,有不少名师任教于育英:有严于要求的算学教师王树先,有通晓新旧文学长于行书的任研佛,有被称为“英文权威”的周咸一,有长于新文学的林丰年,有号称“济南四画家”之一的张茂材,有以田径体操见长的王大可,有被称为“三铁大王”的杨翼超等。学生成绩优异,在当时曾誉满全省,得到政府的奖励,为青年学生所向往。
  九级一班陈新(原名陈鑫)回忆上世纪30年代的在校学习生活时写到:“当时办学的条件十分艰苦困难,校舍简陋,老师较少,都较穷困,不仅教师待遇很微薄,甚至有时拿不到月薪,记得曲涵三校长在讲述当时的办学困难时竟掉了眼泪,同学们称他是‘好哭的校长’。而那时的老师们对于教学事业极为认真负责,师生之间感情很深……‘九一八’东三省沦陷后,社会上的学潮不断发生,校长、教务长和老师等在周会讲话时经常从爱护学生的观点出发进行爱国主义和安心读书方面的教育。我虽是年纪最小、个头不高的排尾,参加游行却从不落后。记得为绥远抗日战士募捐,沿马路向各家商店劝募时,我在经三路上曾独自闯进一家日本人开的商店,幸好语言不通,未受迫害。”
  学校十四级毕业生赵荣轩回忆母校教师时写到:“当时有‘济南大自然’之称的王吟兮老师,年庚较老、步履蹒跚,但讲课铿锵有力,声震会堂,使每个同学都能振作精神听他讲课。他讲课内容熟练,常常不带课本、讲稿,只带一小纸条,娓娓道来,学生则听得兴味盎然。著名画家张茂材是国画教师,他上课时语言幽默,喜欢边画边讲,常常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有一次画《月祝》,上面画一个月牙,下面江湖里有月影。他当时题一首诗:‘谁的大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诗意活灵活现,通俗易懂。张老师课不多,但每次上课都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排球为学校传统体育项目
  1948年至1956年,改公立前的八年时间,私立育英不只是规模扩大,更主要的是质的变化。从教学方面,设置了政治常识课,加强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在一边倒的思想指导下,由学习英语改为学习俄语;1955年下半年,开始分设文学、汉语,以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从择用旧课本到部编统一教材,则从使用不系统的片段教材到有了分期分区的系统教材。各科教学也从过去单纯知识的传授到强调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在教学方法上,由初期只重视直观生动到采用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在成绩考查上,于1956年开始,曾一度改用了苏联的五级分制。
  为了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体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自1954年建立了校排球队,男子队曾于1956年暑期前以三比一的优异成绩战胜了当时的山东省代表队,从而为今后几十年来开展排球传统体育项目打下了基础,成为第一批被命名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学校。
  文娱活动方面,也组成了军乐队、雅乐队、腰鼓队。经常到街头宣传,周末文娱晚会经常举行。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专家组组长、我校36级校友周家麟回忆说:“我们上学时正处于建国初期,各项条件比现在要艰苦得多。回想起当时在老师们的辛勤,点滴教育下,抚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学习各项基础课程,教育我们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能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母校的各项基础教育,为我们日后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