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宁城区有位面塑达人 |
面塑艺人李刚:十余年练就技艺,赋予面团生命气息 | |
- 2013年10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李刚做的面塑栩栩如生。本报记者 范少伟 摄 |
|
一块蒸好的面团儿在李刚手里搓一搓,捏一捏,用小刀一划一勾,一个笑面人像便脱颖而出。8日,面塑艺人李刚在家里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绝妙手艺。走进李刚的家记者看到,客厅的落地窗台便是他的面塑工作台。上面放着各种资料,面塑工具和还未成型的面塑作品。一件件人物面塑神采各异,栩栩如生。 今年45岁的李刚是一名司机,从小就喜爱捏面人。“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零食,就天天跟着捏面人的师傅玩,师傅偶尔会送给我面人当零食。”李刚笑着说,经常看师傅捏面人自己便也学会了,这么多年一直作为业余爱好。专心研究面塑是在2000年,当时国家大力提倡非文化遗产继承,这让李刚有了发扬面塑艺术的想法。为了捏出形象逼真的面塑作品,李刚经常去书店翻阅相关书籍,还学会了上网查资料。美术、力学、人体结构、历史人物描写、只要对面塑有帮助的书籍和资料,李刚都会去看。 “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自己的原创。”李刚说,创作一件面塑作品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一次作品完成后,他都会高兴好几天,打电话让朋友来看,请朋友喝酒。完成一个作品后又迫不及待的构思下一件作品。“外行人都觉得捏面的手艺很绝妙,其实构思和蒸面才是最关键的环节。”李刚说,人物面塑最关键的是对表情和动作的构思,将静止的人物捏出动感,而这就需要将面蒸得很有弹性。为了刻画真实的表情动作,李刚常常要做各种动作以寻找灵感,也常常因为没有灵感而放弃正在进行的作品构思。 最让李刚得意的作品叫《五十年代农耕图》,两个农民一前一后,脸带笑意,拉着牛耕做耕地状。“2010年秋天到农村,看到农民正在种小麦,他们虽然在干活,但是脸上充满了笑意,我瞬间来了灵感,回来以后就捏出了这件作品。”李刚说,盯着这件作品看,挺有趣的,看过的人都会笑。 作为济宁非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之一,李刚最大的心愿是将具有济宁本地特色的面塑艺术发扬光大。“我并不在乎这门手艺能给我带来多大经济利益,但却非常希望能将它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咱济宁的面塑艺术。”李刚说,如果有想学习这门技艺的朋友,也可以随时和他联系,他将免费传授技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