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海
近日,经济学家汪丁丁在博客撰文称,目前每年两次长假,假前假后的低效率、心态调整,大约等于每年损失10个完整工作日。据2012年城市人均产值数据,劳动生产率以每天百元计,损失折合2000亿元。他建议取消三天以上的法定长假。(10月10日《新京报》) 非常有意思的是,力挺黄金周的和反对放长假的,都在用经济数据说话。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7天假期,全国实现旅游收入2233亿元。而汪丁丁则认为,一年放两次长假会造成2000亿元的损失。 双方的账也许都算得不错,但出发点却都错了,因为放长假不是一个经济问题,是公民的休息权如何得到保障的问题。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只不过是放长假的副产品,如果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该不该放长假,可谓找错了方向。 判断长假该不该放的标准不应该是经济指标,而应该是人们在假期中的现实感受。专家们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最好也听一听民意,而不是一个劲地打经济算盘。既然主要考虑的是人的感受,放假的问题就应该把是否有利于公民休息、休闲放到第一位。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我们的放假安排才能越来越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