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烟生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据道家的传统阴阳观,九为最大阳数,故重九亦称重阳节。烟台人又称老人节、登高节、菊花节,因其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是历史悠久的节日之一。 据汉代《西京杂记》记载着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日起,有了重阳节佩戴茱萸、食菊花糕、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糕的原型是古时的“饵”,即蓬饵,到宋代始称菊糕,并有以菊花入糕的记载。据《乾淳岁时记》称:“都人是日饮新酒,泛黄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这天,烟台人登高、赏菊,吃菊花糕、喝菊花酒庆贺。 登高是重阳节重要活动之一。传说很早以前,在骊山脚下有一个小小的村庄。村东一户农家主人姓邓名郜,是一个为人忠厚善良的老汉。一天傍晚,他从地里劳作回家,路遇一位仙风道骨的老先生求宿。老汉家里没有闲房,和老伴只得在柴棚栖身,腾出房间让老先生栖身。第二天清晨,老先生临行时对老汉说:“九月九日,你家要遭灾。”老汉一听,吓了一跳,说:“我无理的不做,犯法的不干,灾从何来?”老先生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好人也难免受灾。正因为你平日修路铺桥,积德行善,所以我搭救于你。记住九月初九日清早,你要拣草木少的高地方搬家,越高越好,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就可以免灾。”说完,老先生翩然不见,老汉方知是神仙指点。老夫妇惦记乡亲的安危,逐把这一消息告知全村各户。九月九清晨,老夫妇按照神仙所言,早早起床,轻装简从,打点行囊和村民登上村后的一座高山,刚走到半山腰就看见山下村子里的房子着起火来,如同一片火海。 大火过后,老汉和乡亲们重整家园。由于老汉无儿无女,乡亲们出力、出物帮助老汉建房。这时,大家发现老汉在房前屋后种植的一株株菊花,安然无恙,争奇斗艳,笑傲秋风,大家都称菊花为“吉祥花”,一时传为佳话。后来,老汉晚年得子,家业兴旺,乡亲们都说这是善有善报。为感谢老汉救命之恩,于是就有了九月九日登高避灾(“登高”是老汉名字邓郜的谐音)、赏菊的习俗,并代代相传。 重阳日清早,烟台人家就携亲邀友,同登塔儿顶(境内最高的山,海拔397米,因早年建有三和宝塔而得名)。市区所城里有的人家还提盒担篮,带着美味佳肴,举家登上塔儿顶的观音峰。极目远眺,小岛的轮廓亦梦亦幻,海天共成一色;低首细瞧,山下民居青瓦粉墙,恍若世外桃源。中午,在外野炊,山风在耳畔缠缠绵绵低吟,鸟儿躲在树荫里风流学舌,酒尚未饮,心儿已醉,顿时体会到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的意境。周边的上夼村、仓浦村、西南村、西南关村、大海阳村、中海阳村、小海阳村、世和村、通伸村、芝罘屯、芝罘大疃等农村人家,男人吃罢早饭先到邻近的山上登高后,再到农田劳作。登高,成了烟台人家“人盼幸福树盼春”的一种祈望。 烟台人有重阳节吃发糕的习俗,也称重阳糕、菊花糕。用料是当年黍米和精粉白面,富庶之家还加入核桃仁、金丝小枣、青红丝、白糖等,并将新采撷的几朵菊花剪成菊片,天女撒花般均匀地撒在发糕的表面。然后放进蒸笼,大约蒸到两柱香的工夫,停火。稍待一会,揭开蒸笼,白色的蒸气立即在厨房飘逸起舞,很是美丽,煞是好看;出锅的重阳糕散发淡淡的原粮清香和菊花芬芳,在空气中萦绕弥漫,撩人食欲,垂涎三尺;切一块托在手中,颤颤巍巍,暄腾松软;咬一口,到嘴即化,余香袅袅,沁人肺腑。 一般人家制作的单层发糕是将红枣或花生插在上面;讲究的人家制作的重阳糕有九层,上锅时需加四五个笼屉,出锅的发糕象座玲珑宝塔,寓意九九重阳,久久长寿;有的人家还捏两只面塑小羊,插在发糕上面,取重阳之意。还有的人家在蒸熟的发糕插上两只蜡烛,吃糕前点燃,由家里岁数最长者吹熄后,再切糕分食。吃糕源于“登高”,蜡烛为“灯”寓意“登高”,登高可以躲避灾难,因为“糕”与“高”同音。老人妇女及孩童吃了重阳糕,就意为参入了上山登高的活动,命运之神会带来“吉祥如意,百事登高”的好运。菊花糕是烟台人家重阳节必吃的食品。一种美食蕴育了一种祝福,寄托着一种祈盼,这就是烟台人的美食文化。 烟台人这天最忌讳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过重阳节。有“在娘家过了九月九,要重新戴花另吃酒”的俗语(有死夫再嫁之意)。这种禁忌似乎有些荒唐,没有道理,细细考究起来又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因为重阳节一般在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在以粮为本的农耕时期,媳妇这期间抛开家务和农活于不顾,回娘家去显然不合时宜。我个人认为:这一俗语无非是告诉媳妇,要好好在家劳作,协助丈夫和婆家人全心全意搞好秋收秋种。让妇女用敬畏顾忌之心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总比强制生硬的命令更容易让人接受,这就是烟台人处世办事的大智慧。 烟台人家都爱菊花,不仅是因为它有天生丽质的端庄风韵,婀娜多姿的高雅气质,更主要是敬重它不做媚世之态,艳而不妖,俏而不弱,傲骨凌霜的高风亮节。那时家家都住平房,户户都见缝插针,栽种菊花,每逢重阳,赏菊和喝菊花酒成了约定俗成的习俗。据说泡制菊花酒,必须把洗净的菊花放入酒坛,平铺于坛底,然后将酒徐徐倒满、密封,次序不可颠倒。待浸泡一年,来年重阳才能启封饮用。 1989年,国家将传统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给重阳节赋予了新时代的新鲜元素。届时,社会各界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各相关单位领导走访、慰问离退休职工,组织老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外出观光旅游;子女给长辈赠送礼品,祝父母长辈健康长寿。市区的南山公园、文化中心广场等场所都举办大规模的金秋菊花展,赏菊的人们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星转斗移,节日依旧,岁月流逝,移风易俗,多元的浪潮冲击传统的堤坝,如今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蒸菊花糕、酿菊花酒不普遍流行了。但是烟台人家还延续着重阳节吃面条的老规矩,因为面条毕竟拴着一代又一代烟台人美好的祈盼和灿烂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