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重阳,今又重阳。据报道,在重阳节到来前夕,德州市的一些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又热闹起来,开始迎来一拨又一拨的爱心人士,节前扎堆慰问的场景如期再现,有的老人在高兴之余感叹说,如果平常也来看看就好了。 “平常来看看就好了”,也许这只是老人的无心之言,但闻者足可汗颜。自打传统的重阳节被定义为老人节后,重阳敬老的风尚在社会上逐渐形成,所谓节日,当然就是要人们重视的日子。而每到此刻,从官方到民间,都会有一系列的尊老敬老的举措,这本无可厚非。而这种“重阳节扎堆敬老,平常日鲜有关注”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敬老的初衷,令老人更觉尴尬。 重阳节只有一天,吆吆喝喝过节,前后也不过一周吧,而敬老尊老却是一个习惯的培养。我们历来强调尊老爱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体现了对历史的传承和经验的尊重。每逢重阳节,各级各部门都要走访慰问并出台具体敬老措施,借以引导社会和公众的行为,这无疑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而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和个人,敬老则表现在那些生活细节上,并固化为一种底线和原则,这比重阳节敬老来得更有现实意义。 由此观之,在上班的路上,为老年乘客让个座,关键时刻搀一把,让老者先行,礼让三分,显然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到了单位,面对那些曾经为单位奉献出青春的老员工、老前辈,虚心学习,听信教诲,更是优秀员工的风范;回到家里,关心父母生活,理解长辈心情,不给老人添忧,努力做一个孝顺儿女;如果有余力,还可以做些敬老爱老的公益活动,这也许只是多关注一点养老的信息,也许只是到敬老院跟老人聊聊天,甚至也许,只是在公园里对老人的一个善意的微笑。 这些习惯和细节,要比重阳节来得更恒久,代代相传,将成为全社会的规范。我们迫切需要更多这样的规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