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60岁的老人每天自行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可享受生活照料、健康咨询和心理慰藉等服务,白天免去子女担忧,晚上还能回家和孩子们团聚。从去年11月1日起,这种“走读”式的养老服务方式,逐渐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如何寻求多元破解之路,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随着日间照料中心在德州铺开,它的现状和发展之路如何?重阳节来临前夕,记者走进德州市于赵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探访。 精神家园 打牌健身聊天,还能免费享受电动按摩椅的服务……10日上午,于赵社区65岁的张福兰早早来到日间照料中心,除了齐全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她也乐意跟这里的老头老太太聊天解闷。 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吃完晚饭回家,除了每个周日这里的工作人员休息外,张福兰的生活轨迹比上班族还有规律。 张福兰说,平日儿子工作挺忙,11岁的孙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自己手脚日渐迟钝,接送孙子上下学和做家务等都有些力不从心,白天闲在家里挺憋得慌,反倒是来这里舒服自由。 在这一排2000多平方米的沿街楼房内,除了大厅,棋牌室、休息室、卫生保健室、餐厅一应俱全。“尤其是这1万多块钱一个的按摩椅,在家哪享受得起啊!”张福兰说,齐全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让她自从这间日间照料中心一成立,就钟情于此。 72岁的韩文荣腿脚不方便,在家也干不了多少活儿。一个月前,女儿和女婿把她送到这里。 在这儿,韩文荣只要感到腿疼,就会坐到按摩椅上按摩一会儿。如果再有什么不适,就让这里的医生给检查,看该如何治疗。 “老伴还在家接送孩子,孩子才7岁,等过些年让他也过来。”韩文荣说,这些“走读”的老人们,以前就是附近村庄的村民,相互都认识,现在也都住在于赵社区居民楼里,在一起很开心。 “有了这个地方,在外上班的子女也不用担心老人的生活了。”张福兰说,像她这个岁数,子女们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再加上现在社会压力那么大,子女们不再为老人的生活担心,他们心里就亮堂一大半了。 于赵社区管理人员张俊海介绍,即便是有条件的家庭,能给老人创造物质上较好的养老条件,但老人们呆在家里嫌闷,出门也不方便,往往只能在小区里转悠。反倒是在这里可以说说话聊聊天,这些“走读”的老年人心里更舒坦。 赔本“买卖” 再过一段时间,这里有几位老人要过生日,张俊海会仔细记下每位老人的生日,并安排当天的蛋糕,在日间照料中心集中为老人庆祝生日。 “有时还会邀请社区书记过来,为老人们庆祝生日。”张俊海说,老人们的生日礼物都是由社区集体支出,每位到此养老的老人,只需要每月象征性地交100元钱。 这排使用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楼房内,卫生保健室、休息室、餐厅等设施齐全,还配有空调等供暖设施,室内室外的健身器材随处可见。当初,为了建起日间照料中心,于赵社区花费了100多万元。 张俊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以常在这里的30名老人计算,每月能收入3000元,但这点钱往往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够,更别说每天两顿饭的供应,以及水电费、社区医疗服务等的花费了。 “这是纯赔本的买卖啊。”于赵社区书记赵广海对社区养老从不吝啬,每到过年过节,除了油米面,保暖内衣、纯棉棉被等都会变着花样发给老人们。“你让老人们自己买这些,他不见得舍得。”赵广海说。 目前,这家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模式是,老人们每人每月交100元钱,直接交到村集体财务那里,中心的任何支出都有财务负责,工作人员纯粹负责为老人提供服务,每月领取工资。 如此“优待”老人,赵广海有自己的底气——于赵社区位于德城区北部城乡结合地带,西邻京沪铁路,北邻京福高速连接线,地理位置优越,先后有台湾元茂纺织公司、山东克代尔啤酒公司、山东格瑞德中央空调公司、国家粮食储备库等十几家大型企业入驻,集体经济收入颇丰。 有了经济基础,赔钱为社区居民养老,于赵社区“赔”得起。社区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领到400元生活补助金,每月拿出100元就可以在日间照料中心生活。
无假的国庆节 40岁左右的郭立芝之前在一家被服厂上班,自去年11月1日这家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后,她来到这里,负责照看老人们的日常生活,跟她一样在此服务的一共4人,年龄在22岁到55岁之间。 相比以前打工单调机械的生活,在郭立芝眼里,她的生活方式因为这30名老人的到来,发生了很大变化。 “照顾老人跟我日常生活没什么两样,我只是把在家里的工作搬到这儿了。”郭立芝说,除了给老人做饭,陪老人聊天,她还需要策划让老人做点新鲜的事儿,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前不久,郭立芝带着老人和社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一起,到社区和附近街道上捡垃圾,受到老人欢迎。 “整天打牌聊天也乏味,终归是做点事儿心里踏实。”张福兰腿脚还挺灵便,一听说周末去小区捡垃圾,大伙儿都一起去,她总会笑着表示支持。 郭立芝介绍,在这里养老的老人在30人左右,均超过了60岁。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以及日常健康监测保健方面,日间照料中心可以做得更系统全面。除了没有劳动能力和病残的老人,她们往往都会每周带着老人做一次公益活动。 郭立芝每周休息的时间是周日,本来今年国庆节可以休假,但因为这些老人的到来,让她国庆节依然坚守在此,“我家就住在这个社区,来回方便。” 老人们互相熟知、工作人员由社区里热心细心的人负责、把老人们的生活与社区的实际结合,跟传统的寄宿式的养老院相比,日间照料中心受到社区老人们的欢迎。 赵广海说,于赵社区10000多名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了150人,日间照料中心只是社区养老的一种新尝试。
市场化之路 对于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的“赔钱模式”,赵广海并非没有自己的盘算。 目前,于赵社区已经规划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并已经进入筹建阶段。届时,将会推出更多日间照料服务,本着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为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服务;提供医疗保健咨询、心理健身咨询、理疗康复等服务;提供学习培训、图书阅览、文艺书法、棋牌等文化娱乐活动服务;为享受政府补贴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日间照料服务;关爱、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和精神上的慰籍。 记者从德州市民政局获悉,今年,德州市将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8处,到2015年建成141处,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 今后,德州市各县(市、区)要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新建住宅项目规划审批的前置条件,做到与住宅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已建住宅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的,将逐步补建或利用闲置的设施进行改建。按照就近方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护理、短期托养、配餐送餐等社会化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社会养老力量的饥渴 截至2012年底,德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89.3万人,占总人口的15.7%,并以年均高于4%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全市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4%,8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11.4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预计达到20万人。2020年、2030年德州市人口老龄化水平将分别达到19.86%、30%。 按照省政府“十二五”末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护床位30张的要求,共需有床位3万张,目前缺口1.8万张。德州市60岁以上被调查的老年人中,16.34%的希望入住养老机构,与目前每千人老人拥有13.5张床位的比例相差12倍。 目前,全市现有的民办养老机构基本都是利用自家原有房屋或租赁闲置房屋改建而成,无一家超过200张床位,且绝大多数设施简陋,半数以上亏损或保本运营,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的饥渴,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