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入选群星奖决赛的作品有平派鼓吹乐《赶山会》、表演唱《泰山石敢当》、群舞《田野的嫚儿》、群舞《闯关东》、儿童剧《我们的名字》等。我省成立了“群星奖”创作工作领导小组,与各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去年开始到现在,多次召开全省“群星奖”创作会议,组成3个专家组巡回指导,逐一为我省参加“群星奖”比赛的节目制定了修改提升方案,强力推进创作提升。 【本报记者 师文静 “环卫奶奶”靠微薄工资助学生 入围全国群星奖戏剧类决赛的作品有8件,这些作品有的集歌舞于一体,有的取材现实生活,包括小品、儿童剧、吕剧以及山东梆子等各种戏剧形式。 小品《将心比心》反映了当下的热议话题“信任危机”,通过一个讨薪过年的农民工,困难时刻不顾个人利益出手救人的故事,让人们感到人性本善、大爱无疆。小吕剧《一个钱包》根据文登“环卫奶奶”李玉坤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再现了李玉坤靠月收入不足千元的微薄工资无私资助贫困学生的感人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淳朴、博爱的传统美德。 我省入围群星奖决赛的音乐类作品有12件,这些作品既展示了我省传统的音乐形式,也展示了现代音乐形式及合唱节目。其中,男声组唱《闯海人》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岛渔号”的主要音调及节奏,把传统的渔号形式与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有机融合,展现了胶东渔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热情奔放、敢于拼搏的品质。 平派鼓吹乐《赶山会》改编自有“平如行云流水,稳似泰山青松”之美誉的“平派吹打乐”传统曲目,反映了邹鲁地区阳春三月去峄山赶山会、野外踏青的传统民俗,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而泰山石乐《石韵·泰山》时而大气磅礴,时而婉转曲折,将历史的古韵与泰山勃勃的生机融合在一起,重现祈福泰山的盛大景象,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崇高精神。 我省入围群星奖决赛的曲艺类作品形式多样,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山东渔鼓、相声、东路大鼓。山东快书《肉夹馍》表现了几个山东小学生为帮助家庭困难的陕西小男孩“小陕北”,天天到“小陕北”妈妈的摊上买肉夹馍,衍生出一段感人的故事。山东琴书《亲家亲》以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生动幽默的方言,赞颂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农村普遍存在的孤寡老人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问题。山东琴书《农家春》以记者采访的形式,通过农村大叔大妈的亲身经历,展示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反映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发展的巨大变化。山东渔鼓《孔子试徒》讲述了孔子弟子颜回看见刻有“天赐颜回一锭金”的元宝却放回了香炉,赢得了同学及后人尊敬的故事。以古说今,歌颂了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入围群星奖舞蹈类决赛的作品大多来自民间舞蹈形式,其中有秧歌舞、民间祭祀求雨舞等等。 群舞《田野的嫚儿》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胶州秧歌为舞蹈素材,以山东民歌、山东小调等为音乐素材,塑造了追求生活、追求美好、追求理想的“田野的嫚儿”。群舞《运河绣娘》通过舞蹈展现运河汉子们驾船去湖里打鱼,运河婆姨们心里的牵挂和期盼。婆姨们拿起绣针,绣上柔情,绣上思念,绣上祝福,绣出世上最美的生活和未来。群舞《闯关东》表现一群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带着坚定,带着憧憬,踏上了“闯”的征途的故事。他们用坚持和拼搏“闯”出美好前程,体现了山东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精神。群舞《爷爷教我踩高跷》展示一群活泼可爱的乡村孩子,学习传统秧歌的故事。其中加入了爷孙之间文化传承的情节,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群舞《舒心的日子扭着过》运用山东民间舞蹈元素,表现了当代中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充满了时代感和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