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买保健品,半年花了近十万 |
食药监专家提醒老人推销骗局多,选择保健品要理智 | |
- 2013年10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宋佳
关爱老人是亘古不变的话题。现今,不少不法商贩打着“关爱”的旗号,向老人伸黑手,有老人为了购买保健品,半年时间里花了近10万元,还有老人吃坏了腿才知上当受骗。食药监专家提醒,选择保健品也要做到“望、闻、问、切”。 案例>> 八旬老人买保健品 半年花了近10万 “你不要和我说这些,专家说的话还有假的?”日前,家住芝罘区火车站附近的一位87岁的老人提着2个保健锅往家走,听到女儿的劝诫后,倔强地说她活了一辈子,啥骗子没见过,不可能上当受骗。 其实,这已经是老人半年里第7次往家购买“保健品”了。自今年年初,老人参加养生讲座后,往家里带过不少东西,有不锈钢盆、挂面、鸡蛋、梳子等。 前几日,老人向女儿徐女士借钱,这让徐女士心生疑问:“母亲一个月三四千的退休金,怎么会向她借钱呢?”一问才知,半年时间里,老人花了近十万购买“保健品”。 无独有偶,家住胜利路附近,66岁的胡大妈2年时间里花了八九万购买治疗风湿的“保健品”,最后,她的双膝疼痛不已。 探因>> 针对老人特殊心理 推销骗局层出不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老人宁愿“花钱买健康”,也不愿意“麻烦儿女”。然而,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层出不穷。 有人专门利用老人渴望亲情的心理进行推销。在一些打着养生、健康知识口号的讲座上,常有年轻销售员为老人按摩捶背,隔三差五给老人打电话,上门嘘寒问暖的同时推销产品。 “也有打着‘免费游’旗号的不法商家,免费邀请老人参加一日游活动,提供免费午餐等。”毓璜顶医院心理咨询专家门诊主任医师苏路侠说,老人感觉不好意思就买了,10个老人8个会上当。 还有商家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来授课,有的还雇“托儿”写感谢信、送锦旗、争相购买,骗取老年人的信任。 当然也有很多老人贪图小便宜,“看到其他人买,自己也怕吃亏”,从众心理作祟导致自己上当受骗。 支招>> 选保健品睁大眼 做到“望闻问切” “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但其中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烟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莱山区分局(简称莱山食药监)稽查大队副队长李娜莎提醒老人,要保持头脑清醒,选购的时候学会“望、闻、问、切”。 望:说明书中注明防伪方法,药品包装、标签上的字迹清楚,包装盒上的折痕压线笔直、均匀,片剂、丸剂大小光泽一致。 闻:很多保健品有其独特的味道,如果有异味可以拨打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 问:通过说明书上指示的方法拨打电话查询,或者上网查询。 切:药品包装盒的纸质应该厚而硬,药品说明书的纸质应该是水印纸印制成的。 烟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莱山区分局正在宣传如何辨别假药。 本报记者 宋佳 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