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时,一场高烧让王义宝患上了婴儿瘫,从此右腿不能站立;15岁,成绩优异的王义宝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却因为右腿残疾被拒之门外;生活的一次次打击,旁人的冷眼和嘲讽,反而让王义宝更加坚强和乐观,他说从来没觉得自己是残疾人,也从不因身体原因搞特殊。去年,王义宝成为五莲特教学校唯一一个全勤奖的老师,班里6名智障学生成为他生活的重心,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文/片 本报记者 张萍 用真心爱学生 磨坏16根拐杖 16年前,王义宝从普通义务教育学校转入五莲特教学校。或许因为自己也是残疾人的缘故,他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包容这些孩子。王义宝所带的班级是培智6年级,班里6个孩子全部是中度智障,分别患有脑瘫、癫痫、唐氏综合症等疾病。 “对于正常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可对于残疾人来说就得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才能完成。残疾人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必须得有正常人的知识与能力,或者比他们更技高一筹。我下定决心要帮助那些残疾孩子,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王义宝说。 从进入五莲特校工作开始,王义宝每一节课,进入课堂的时候都会带一个手提袋,手提袋像个万宝囊,里面什么都有,糖块、零食、卫生纸、针线、感冒药、创可贴……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上厕所时,他要为他们准备卫生纸;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饭,到了上课的时候经常饿得哭叫,他要为他们准备一点零食充饥;孩子不听话,他要准备糖块慢慢引导;孩子的衣服破了,他要给他们缝补;孩子突发病情,他要打车送他们去医院……对于王义宝而言,他不仅仅是这6名孩子的老师,准确地说,应该是他们的保姆。 认识蔬菜和水果,学会洗脸和洗手,教他们刷牙、叠被子……尽管都是近10岁的孩子,但是认知能力甚至比不上3岁孩子。这些年,王义宝磨坏了16根拐杖。一天的课程结束后,王义宝经常累到不想说话、睡不着觉、吃不进去饭。多年下来,王义宝患上了关节炎、颈椎病等疾病。“不管教这些孩子,要付出多少努力,我都不吝啬。无论他们怎么胡闹,我都生不起气来。”王义宝说。 主动申请送教上门 全校唯一全勤教师 王义宝每天骑着一辆特制的摩托车上下班,车中途一旦停车就无法再启动,所以王义宝每天都会收看天气预报,如果有可能遭遇下雨下雪等天气,王义宝就会住在学校里那个10多平米的小平房里,避免耽误学生上课。去年,王义宝成为学校唯一一个获得全勤奖的教师,王义宝从不因为身体原因搞特殊。 自去年开始,五莲特教学校开展了“走村入户、送教上门”活动,考虑到王义宝的身体状况,学校没有让王义宝参加。得知情况后,王义宝找到学校领导,主动要求参与送教上门活动。“山在那不动,我们就绕过去,学生来不了,我就到他们家里去,父母和亲人不可能一辈子陪着那些残障孩子,必须要在他们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基本的自理能力,这样他们才能生存。”王义宝说。 “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不能因为残疾而自卑,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就这样,每逢周末或节假日,王义宝就骑上自己的摩托车,有计划地到一些残疾家庭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除了教孩子做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外,还给家长一些辅导建议。 文学牵线结良缘 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认识王义宝的人都知道,王义宝非常热爱文学创作。如今的他已经成为全国最大故事刊物《故事会》的签约作家,《文苑》的特约记者,中国散文家协会的会员,他的多篇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王义宝酷爱读书,直到现在,王义宝仍然保留着每天读书的习惯,在王义宝的家里,堆积着大量的图书,他每年看的书不少于二三百本。 因为王义宝的文学情结,还成就了他一段美好的婚姻。年轻时,王义宝的一篇文章吸引了一位同样热爱文学的女孩关注,经别人介绍,两人相识相知相恋。恋情尽管遭遇了女方家庭的反对,但俩人还是毅然决然地冲破种种阻力,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如今,老两口恩恩爱爱,他们的女儿也学有所成,被首都医科大学录取。 王义宝总是记住别人对他的好,哪怕是陌生人的搀扶,好心人的问候。他总是想着回报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馈帮助过他的人。他也将这份感恩之情倾注到了教学当中,拼尽全力带好每一个残疾孩子。 “一个残疾孩子不仅仅事关一个家庭,也事关好几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一个残疾孩子不仅仅揪着父母的心,也揪着很多人甚至一个群体的心。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有尊严地生活。”王义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