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0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评论员 吉祥 十艺节期间,组委会下发通知,要求一律取消向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款赠票送票,同时推出大量低价票,造成了一些高水平经典剧目的票房火爆,一票难求。 在我省演出市场,要票、送票一直是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十艺节组委会公开对此说不,如果能落到实处,既可杜绝“关系票”,关上一些人利用公款处关系、拉人情、谋私利的大门;也能很好地规范艺术市场,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票务环境,以市场化促进文艺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这个很多方面由人情主导的社会,索票、要票之所以存在,重点不一定在票价,可能也有“面子”思想在作祟。而大量赠票送票的存在,促使演出方为收回演出成本,只能在提高票价上做文章,事实上造成购票观众为赠票的成本买单。 十艺节倡导“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此推出了大量低价票,其中价格最低的20元,最高的380元,主要区间控制在60元—280元。可以说,低票价措施之所以能坚持,除了得益于政府文化惠民政策,也与票务的市场化运作密不可分。大众化票价带动了观众的观演热情,虽然票价整体降了,但因为公款赠票、送票减少,演出方可以将更多的票投向市场,面向社会的票数占到了90%以上,类似《红楼梦》、《牡丹亭》这样的经典演出票房依然表现优异,每场票房均突破了10万元。 无疑,十艺节为取消公款送票、赠票开了个好头。从长期看,这也为规范演出市场,营造好的演出环境做了有益的探索。取消公款赠票、送票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对“八项规定”的长期坚持,也有赖文艺单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以往一些演出靠送票、赠票来聚拢观众的做法,尽管能为演出带来看上去的热闹,但如果演一场、赔一场,还缺乏优胜劣汰的机制,实不利于演出市场的长期繁荣。从文艺界人士对取消公款赠票送票的积极态度看,他们也乐于在市场竞争中接受观众的投票。 从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上看,文艺产品推向市场是必经之路,我省也希望借助十艺节达到规范文艺市场的目的。十艺节取消公款赠票送票让各方明白,在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艺术的精品化与票价的大众化并不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