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涛的眼,涛是奶奶的脚” |
87岁老太照顾捡来盲孙26年 |
| |
- 2013年10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一次开颅手术让济宁35岁的杨春丽成为植物人,母亲张慧林照料12年,杨春丽逐渐能坐起来。“我给了女儿生命,我不能放弃她。”70岁的张慧林说。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晋森 摄影报道 |
|
【编者按】 重阳节已过,在这个“老吾老”被提及最多的时节,一群特殊的老人却一直在践行着古语的下一句:“幼吾幼”。在应该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因为特殊的孩子,她们不得不拖着老迈的身躯,白发人照顾黑发人。没有怨言,作为母亲、奶奶,她们唯一担忧的是,自己已经老了,但因为病痛不能独立的孩子将来该如何生活下去。 本报记者 潘旭业 26年前,青岛市黄岛区时年67岁的残疾退伍军人殷清新在路边的沟里捡到了一个失明弃婴,不顾家人强烈反对,殷清新和老伴徐福香将孩子抚养长大,取名殷炳涛,并四处求医,为此儿女都很少上门。6年前,殷清新去世后,殷炳涛与今年已经87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常看望祖孙的民警说:“奶奶是涛的眼睛,涛是奶奶的脚。” 一碗疙瘩几个馒头就是一顿饭 10日,黄岛区海青镇董家洼,在海青镇民警张炜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徐福香家。张炜隔三差五就会过来看看老人和盲孙。 走进老人的家中,刚刚做好的饭摆放在炕上的一张桌子上,一碗疙瘩糊糊,几个黑面馒头……徐福香将饭碗端到孙子跟前,殷炳涛熟练地用手摸起桌上的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看到张炜来了,老奶奶颤巍巍地站起来,当张炜将带来的牛奶和花生露轻轻放在炕上时,老奶奶又掉眼泪了。殷炳涛赶紧停止吃饭,轻靠在奶奶身边。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恐怕谁也不会想到,眼前的小伙子是老太太和已经过世的丈夫26年前捡来的弃婴。 因为盲孙,自家儿女几乎不上门了 1987年6月的一天,黄岛区海青镇董家洼村67岁的残疾退伍军人殷清新,在村头路边的沟里发现了一名弃婴。殷老汉不顾一儿两女的坚决反对,坚持把婴儿抱回了家中,把盲婴当做亲孙子来抚养,并给他取名殷炳涛。 为了给孩子治眼,殷老汉不知道和儿女吵过多少次,以致最后儿女们都基本不上门。还好,炳涛健康地长大了,给家里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6年前,殷清新去世,由于儿女不上门,祖孙二人依靠低保费维持生计。 孙子得有活干,自己闭了眼能放心 虽然已经87岁,徐福香依旧坚持每天给孙子做饭,从未间断过。天气好的时候,奶奶领着殷炳涛,炳涛扶着奶奶,祖孙二人会到门口站会儿,晒晒太阳。 谈起孙子,老人道出了两个心愿。一是想让孙子出去找个活干,等自己闭上眼的时候孩子能好好活下去。再就是帮孙子找到亲生父母,虽然知道希望很小。 奶奶说话时,炳涛摆弄着一个收音机,这是他从小到大的好伙伴。由于“电池很贵”,这个收音机是用两根线接在一个手电筒上使用的。 照顾瘫儿52年的刘素兰: “你也老了, 娘伺候不动了咋办” 本报记者 范少伟
10日早晨七点,在济宁市吉祥社区1号楼,刘素兰把儿子的便盆端到卫生间,出来时拿着脸盆和毛巾,开始给儿子洗脸梳头。这把梳子断了,刘素兰用习惯了,没舍得换新的,给儿子梳头时发现他也有白发了,刘素兰叹了口气说,“时间真快,你也老了,当娘的啥也不嫌,但是伺候不动你了咋办?” 刘素兰82岁了,身体瘦弱,戚建民从11个月大时得的小儿麻痹症,到现在52年的时间了,从胸部以下不能动,一直瘫痪在床。 除了戚建民,刘素兰的三个儿子都成家了,平时工作忙,只有周末来看刘素兰。 中秋节,为了准备晚饭,老人家去了八趟菜市场,每次都买两三兜东西。东西太多提不动,自己又不会骑车,只能一趟趟去菜市场买,从家走到菜市场,要用十多分钟的时间,老人家一点也不感觉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