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0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葛亮
近期,进驻特困国企助其脱困成为济南市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件实事,帮扶困难国企可以说是把握住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也回应了广大困难国企职工的呼声。但帮扶只是一种手段,是外力,国企脱困重点还是要放在发展上,并在发展中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 此次被帮扶的44家困难国企,大多数都有辉煌或者显赫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它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衰落了,甚至到了要关门的地步。但国企是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它们的没落不仅是对全市经济的一种伤害,也给大量的国企职工生活带来了冲击。这笔历史欠账必须及时还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征集到的大量意见,成为此次帮扶活动的“催化剂”。 目前,44个协调组已全部入驻企业。各企业情况不同,脱困的方法肯定也不会一样,但有一条是相同的:协调组不是“万能药”,不管是脱困还是脱困之后,自身发展才是硬道理。让人欣喜的是,有的企业不等不靠,已经主动行动起来,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主动自救。 帮扶国企脱困,政府不可能光花钱。帮扶的意义在于,首先垫上一部分资金,让企业先卸下沉重的包袱,然后再想办法发展。虽然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协调组还将发挥作用,但激活困难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仍将是治本之策。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依靠企业自身发展改善职工生活,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式。 协调组进驻企业是有时间限制的,但又必须完成脱困才能撤回。三年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既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问题,也要把职工生活的改善放在心上,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改革的目的。企业发展了,职工生活不改善,发展就缺乏持续动力,早晚会出问题。所以,这次帮扶强调“民生优先”,原因就是在这里。这既是偿还改革的欠账,更是在蓄积发展的动力。期待着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大背景下,帮扶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