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州义工”有了自己的电影 |
山东首部反映义工题材的电影,以莱州义工为原型 | |
- 2013年10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5日下午4点,《莱州义工》联合拍摄正式签约。(由义工提供) |
|
本报记者 孙淑玉
15日下午4点,山东首部义工电影《莱州义工》由北京中艺金典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莱州民政局正式签约。这部以莱州义工为故事原型的电影中,不仅邀请义工本色演出,还将邀请知名演员加盟。为何拍这样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中又将有怎样的故事呈现?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影片导演王保国。 义工自己演自己 还将邀请明星加入 坚守灯塔的故事勾起写作灵感 四个真实故事展现义工奉献精神 导演王保国坦言,拍这样一部以义工为原型的电影的想法由来已久。王保国是莱州人,每次回家他都会被街头大批美化环境和指挥交通的义工所打动,他想知道是什么支撑这些义工坚持下来。 为了写好剧本,从2013年年初开始王保国就先后跟多名义工交流、搞活动,尽管被一点点打动,但是他心里的困惑却一直没被解开。2012年秋天,在莱州到北京的列车上,王保国偶然遇到莱州义工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老鱼”,二人交谈了近6个小时,这次偶然的交谈让王保国豁然开朗。 “老鱼”的父亲是一名海边航标灯的管理员,灯塔守了30年,每天傍晚和次日早上,他都风雨无阻地按时去开灯关灯,从没耽误过一次,只是为让出海的渔民可以安全归港。“老鱼”从小就跟着父亲,这成了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耳濡目染长大后的“老鱼”也养成了坚持不懈的习惯,并把这习惯一直带到了做义工的活动中来。 “老鱼告诉我,义工不光是要做好事,最重要的是坚持做好事。”王保国说,这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要讲人性的光辉,整个剧本的写作也是围绕这种光辉来写,突出人的一种坚守,一种感恩生命、帮助别人就是报答自身生命的情怀,是莱州义工们的真实故事触发了他的写作灵感。
影片基调定下来了,如何从大量日常的公益活动中挑选出足够有感染性的故事来体现义工形象又难住了王保国。最终,经过大半年的跟踪采访和多次剧本修改,王保国决定通过四个故事展现莱州义工的奉献精神。 影片讲述一群好心的网友,通过帮助他人,真正地感受到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的故事。影片中很多真实的故事都被用接近于纪录片的手法重新改写。 影片中的第一个部分讲述的是莱州义工救助残疾孤儿“郝爱心”的故事,驿道镇有一个小姑娘出生后不久因身体残疾被亲生父母抛弃,被老乡捡到后送到了当地敬老院。莱州义工得知后,大伙凑钱给孩子做了一次手术,感恩驿道当地乡亲的帮忙,孩子一度取名为“驿爱心”,后义工又给孩子联系了收养家庭,孩子也随养父母改名为“郝爱心”。去年孩子养父母相继去世,莱州义工又多次联系儿童村,给孩子找到了新家。 此外,影片中还讲述了美国籍黑人做义工的故事、义工站的站长为自己洗脱冤情的故事和义工帮助一个特殊的“一妻两夫”的家庭的故事。 为什么拍这样一部感人却可能并不叫座的片子?王保国说,“这个题材打动了我,有点夸张地说,是触摸到了我敏感的神经。” 为了拍这样一部能打动人的片子,王保国在表现手法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摒弃了义工电影常用的纪录片模式,他更多地追求一种喜剧风格,结合剧情,四段式结构,其中主要人物又把四个故事串在一起。每个故事又分三个段落,严格按照好莱坞的编剧模式,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创作。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莱州义工的精神,也是他们自己常说的:行善,幸福不能马上降临,但是灾祸已经离你远去。”王保国说。 此外,影片准备邀请能够胜任的义工进行演出,还将邀请明星大腕、以及莱州籍、烟台籍的演员进行友情客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