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做多大生意,就想让家人生活好些” |
开门市、办工厂、办养殖场……创业路上朱红霞一路坚持,带村民共同致富 | |
- 2013年10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朱红霞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 |
|
开门市、办工厂、办养殖场……从1993年“下海”,牡丹区万福办事处富强社区的朱红霞经历了数次创业失败,但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她不仅实现了最初“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愿望,还带领其他村民一起致富。 文/片 本报记者 赵念东 失败了接着来,创业数次终成功 “别看她个不高,心里憋着一股子大劲儿!”提起43岁的朱红霞,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1993年,朱红霞与赵锁生结了婚,家中公婆和奶奶身体一直不好,三人的医药费让小两口不得不“算计”着过日子。为了“让家人能生活的好些”,1994年,朱红霞辞去了牡丹区园林处的工作,和下岗的丈夫连凑带借出8000块钱在集市上租房开起了门市,开始了坎坷的致富之路。 后来由于道路扩建,门市被迫关闭。在家呆了一段时间,朱红霞开了个方便袋加工厂,但因聘请的技术人员技术不过关,她赔光了积蓄,工厂也关了门,那年春节,他们只剩下150元钱,“除夕吃完水饺后,我和丈夫就回到厂房里,谁也没理谁,蒙头就睡了。”那个春节,朱红霞终生难忘。 “她胆很大,借了四万块钱又筹备起了豆制品加工厂。”赵锁生说,妻子并没有一蹶不振。为保证品质量,朱红霞独自一人前往东北,购来约60吨大豆,“现在我想起来都有些后怕,万一出点啥事,咋办?”朱红霞笑着说。后来,由于市场不稳定,豆制品加工厂也停产了。但朱红霞并不认输,2003年她投资50万建起了面粉厂。 老天似乎开始眷顾这个倔强的女人,做面粉厂让她赚了一笔。后来,朱红霞又瞄准市场,办起了养殖场,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朱红霞家餐桌上的饭菜丰富起来,家具和电器多了起来,房屋变得越来越宽敞明亮,“日子比原来好过多了。” 但朱红霞并没有歇着,她一直在观察着市场。2013年,朱红霞与同村的一个合伙人前往深圳。在一家净水机公司的代理人招标会上,经过多方竞夺,她最终取得了该净水机的菏泽八县一区的总代理。
“大家伙跟我一块儿富,这才算成功” 朱红霞家富了,村民们开始仿效她开办养殖场。但由于技术、管理、经营等,效益一直不好。这一切,朱红霞看在眼里。 “搞养殖不是简单的活,办厂之初,我专门到北京、天津等地学习。”朱红霞说,在了解村民养殖出现的问题后,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萌发:带乡亲们一起致富。 2009年,朱红霞带领周边的养殖户成立了宏运养殖合作社,统一购置饲料、卫生防疫,聘请相关专家为村民讲授养殖知识和技术,并帮村民联系客户、拓宽销路等。在合作社的作用下,养殖户们的收益有了明显的改观,有的养殖规模更是超过了朱红霞。 “一个人的富裕并不是真正的富裕。”“不藏私”的朱红霞带大家伙儿一块儿富了,赢得村民的交口称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