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拆分巢湖”壮大合肥,市民变“县民” |
行政降级了,待遇上去了 |
| |
- 2013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庐江县通往合肥市区的一条道路正在拓宽。庐江划归合肥后,快速融入省会,经济发展迅速。 本报记者 张頔 摄 |
|
本报特派记者 张頔 发自合肥 在推进城市一体化的全国模式名单上,安徽的“拆分巢湖”绝对称得上大手笔。原来的地级巢湖市被一分为三,降格为县级,并入合肥,由此实现了省会合肥的壮大和南进。 尽管其区划调整有特殊性,但“拆分巢湖”后的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居民待遇一统,对我省的济莱协作区建设,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教育社保医疗跟着省会升了级 “本来地级巢湖市对几个县的辐射能力就不强,如今虽然降格了,但纳入了省会,对老百姓来说,谈不上有多大的失落感。”土生土长的巢湖人冯梦媛说。 2011年7月,地级巢湖市所辖一区四县分别被划归合肥、芜湖和马鞍山。巢湖市由地级市降格成了县级市。其实,巢湖撤地设市仅是14年前的事。“巢湖本来就是个县,不具备区域经济中心的实力。”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巢湖人韩群说,地级巢湖市对所辖的几个县不能提供足够的辐射。 如今,巢湖成了合肥代管的县级市,对于巢湖市民来说,不管是最低工资、社保水平,还是能享受到的教育医疗资源,都跟着省会升了级。 仅以学前教育为例,之前巢湖只有2所公办幼儿园,划入合肥后,根据规划,未来五年内,巢湖将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2所。此外,合肥的贫困幼儿家庭资助政策也能扩大到巢湖。
招商井喷,一年“吸金”顶过去五年 其实,巢湖的被拆分,与安徽提出的合肥经济圈规划是一脉相承的。2009年安徽提出这个规划时,包括巢湖在内的合肥周边四市都被纳了进来。如今来看,划归合肥的县级巢湖市和庐江县,显然成了先行军。 位于庐江县城西侧的庐江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据当地招商人员介绍,只是在划入合肥后的这两年,入驻的项目才开始井喷般增加——这在开发区领导的日程安排上就能体现出来——9月3日这天,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斌上午接待了浙江台州和芜湖客商,下午拜访了合肥经开区、合肥联宝电子和安徽振江集团,之后还与上海虹磊机械公司进行了项目洽谈。 庐江县委书记王民生最近受访时表示,去年县里筹资12个亿,是过去五年的总和。2013年在合肥支持下,庐江正准备发行13亿债券。 “如果说融入合肥对老百姓有什么不利的地方,那上涨的房价能算一个。”庐江居民王光福说,最近两年,庐江县城多出不少楼盘,房价早已突破五千。
巢湖变合肥“内湖”,污染不再两地推 除了上述开发区,一个产业新城也将落户庐江,那里将建成一个钢铁产业基地和一个化工产业基地,其中一个钒资源利用项目的投资就能达到150个亿。 一谈及重化工基地,人们自然会想到环保问题。“产业转移并不是污染和能耗的转移,庐江也不是合肥落后产能的回收站。”庐江县矿发局的一名工作人员称。 记者来到该县龙桥镇一个年产100万吨的磁铁矿时,并没有看到黑烟蔽日、挖掘机纵横的场面。据介绍,目前该铁矿的采矿作业全部在地下完成,地面上的植被与山体基本没有破坏。 其实,“拆分巢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环保,主角则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 “前几年巢湖蓝藻泛滥,臭味都能飘到我店里来。”在巢湖边上经营饭店的王晓川说。如今,经过区划调整,巢湖成了合肥的“内湖”,副厅级的巢湖管理局应运而生。 合肥计划用3-4年时间,推进环巢湖生态修复工程等八大工程。今年1月至5月,巢湖蓝藻水华爆发的次数、面积和藻密度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巢湖整体水质已由劣Ⅴ类转为Ⅴ类及以下。 上万公职人员 两周安置完毕 每到周五下午,韩群下班后都会开车赶回巢湖市,和妻儿共同度过周末。在2年前的区划调整中,原本在巢湖市直机关工作的他,被分流到了对口的省直机关。目前,韩群的妻子还在巢湖的一家公司任职,儿子还没有小学毕业,工作之外,他的家庭重心仍在巢湖。 说起当年区划调整引发的人事变动,韩群记忆犹新。县级巢湖市由原居巢区转变而来,新定的1500人机关编制中,很大一部分职位都被原本就在居巢区的人员占据了。这样一来,地级市机关中很多人无法就地安置,只能分流到其他岗位。根据安徽省的统一安排,人员安置的原则是组织分配、工作需要、个人意愿相结合,市直机关公务员被分流到了省直、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和县级巢湖市,愿意到省内其他市的也可安置。 时任巢湖市委书记的陈强赴池州任市委书记,时任市长张飞飞则任安徽省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韩群所在机关本来编制就不多,不到两周的时间,各位同事就确定了新的归属地,他也和其他10名同事一起到省直机关报到了。 除了安置机关公务员,市直属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机关工勤人员,全由合肥市接收。而分流到外市的人员发三年房租、通讯、交通补助。不管是分流到省直机关、合肥,还是芜湖、马鞍山,相比巢湖来说,安置人员的工资水平都能有所提高,因此整个安置工作没遇到什么阻力,在两周左右的时间内就基本完成了1.47万人的重新安置任务。 “到省里工作算是比较理想的归宿吧。”韩群说,因为是对口分流,工作上没有多少不适应。明年孩子就该上初中了,自己在合肥也稳定了,韩群打算说服妻子把家搬到合肥,结束两地分居的日子。这样一来,他和巢湖就更没什么关系了。 本报特派记者 张頔 搞“大合肥”战略,钱从哪儿来 本报特派记者 张頔 2011年区划调整后,合肥市面积增至1.1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0万。最近两年,新桥国际机场、合蚌客运专线等一批重大对外交通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南北高架一号线、合作化路高架等一批城区高架路相继建成使用。在未来规划中,治理巢湖、推进滨湖新区建设的投资规模都到了千亿级别。“大合肥”发展,钱都从哪儿来? 记者从合肥市财政局了解到,对于合肥经济圈的建设,安徽省并没有单列出相关的财政资金。目前合肥市的建设投资,除了预算资金外,融资及土地出让金是主要来源。 和其他城市相似,合肥在2006年便成立了市政建设的融资平台——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和财政注资,使融资能力大大提升。 从2005年的495亿元到2012年的4001.1亿元,合肥投资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由第18位跃至第8位。今年上半年,合肥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73亿元,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这些投资无疑将带动财政收入的良性增长。 在新城区的建设上,合肥市实现了“借力用力”。2006年11月,滨湖新区破土开工,当时合肥市财政局只拨付了5亿元借款用于临时周转,但仅仅一年多之后,滨河新区就还上了这笔钱。 滨湖新区的钱,来自于自身资源。通过土地出让、融资贷款、商品房销售回笼资金等办法,滨湖新区筹集了上百亿元的建设资金,再加上纷至沓来的招商引资项目投资资金,形成了“雪球越滚越大”的良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