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的每一次亮相,总能令人惊艳。韩再芬六年磨一剑的原创黄梅戏新作《徽州往事》在南京连演十几场,场场爆满,证明了韩再芬黄梅戏的魅力。此次冲击文华奖,《徽州往事》于19日、20日在山东剧院连演两场,也是票务紧张,受到观众热捧。韩再芬称,该戏已经商演近百场,算是一路热演到济南。
黄梅戏新编“魂”不能丢 《徽州往事》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悲剧故事。清末乱世中美丽、善良的徽州女人舒香,满怀喜悦地等待出外经商的丈夫归来,不幸等来的却是丈夫途中被杀的噩耗。一个传统戏曲演绎的传统悲情故事,却传递出封建时代传统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从而赋予鲜明的现实意义。舒香最后的“出走”代表着“叛逆”的姿态,这使得《徽州往事》比韩再芬的前作《徽州女人》,更具前卫和现代色彩。 韩再芬称,这部戏2006年开始策划,经过对徽州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历经六年的采风、整理、考据、文学设计、剧本讨论直至定稿,由再芬黄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搬上舞台。“我担任再芬黄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之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如何盘活一个传统院团上,所以这期间隔了好多年才出新作品。《徽州往事》和之前《徽州女人》都是‘徽州三部曲’的系列作品,此后再芬黄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还会推出系列作品之三《走出徽州》。” 该剧导演王延松称,在戏剧架构、故事节奏和表演、舞美等方面该戏确实新意迭出,但在黄梅戏之“魂”——音乐上,选择了坚守。 王延松坦言:“我不希望背离那些约定俗成的黄梅调,而是追求这部黄梅戏独有的音乐与戏剧完美平衡的好方案:音乐叙事清新流畅,黄梅味浓郁而有张力。我们只要观众全力关注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无意引导观众去注意音乐技法中所谓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黄梅戏改革走在各剧种前列 韩再芬成名很早。1984年,她16岁时就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韩再芬说,自己是幸运的,既经历了黄梅戏的“高潮”,也经历了“谷底”,现在依旧摸索在“爬坡”的道路上。韩再芬也称,很多人夸她在黄梅戏的领域内非常能坚持。而自2006年出任再芬黄梅的负责人以来,如何让传统黄梅戏焕发新生就成为她思考最多的问题,“现在政府重视文化,将戏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我们戏曲人更应该积极‘自救’。” 然而,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传统和现代,原本是矛盾的两面,如何调和?韩再芬表示,相对于京剧、昆曲等剧种,黄梅戏是年轻的,它自身又具有清新、自然、亲和、包容的特点,因此黄梅戏背负的包袱较少,创新相对容易。实际上,现在黄梅戏改革也走在各剧种之前。 在韩再芬看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戏曲创新,对不对,怎么走?一切都要问观众。除了革新黄梅戏的内容,韩再芬还积极探索黄梅戏的“新舞台”,让黄梅戏走进了旅游领域。 除了创新黄梅戏,韩再芬目前正在致力于树立自己的品牌——“再芬黄梅”,她希望“再芬黄梅”像郭德纲的德云社一样,成为在艺术市场上具有号召力的品牌。她希望通过黄梅戏的改革和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作品,培养观众重新看戏的兴趣,“只有做出好的作品,才能赢得好的口碑。文化是滋养出来的,不是打造出来的。”韩再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