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0月24日在东莞市玉兰大剧院首演起,东莞原创音乐剧《钢的琴》即将迎来一周岁生日。过去一年里,它先后在全国举行了两轮巡演,演出场次超过100场,感动了无数观众,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称其为“近年来音乐剧创作中一部非常难能可贵的、不可多得的音乐剧”。在2013年十艺节上,《钢的琴》闪亮登场,并冲刺文华大奖。
“二车间”里生产的艺术精品 音乐剧《钢的琴》根据同名电影《钢的琴》改编而成。2011年,张猛导演、秦海璐和王千源主演的电影《钢的琴》讲述了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小故事,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好评,被誉为“2011年国产口碑第一片”。“音乐剧疯子”三宝看到这部影片后,深为感动,与张猛讨论后决定将其改编为音乐剧。 这个想法有点疯狂,张猛不解,音乐剧界的专家们也不解。在疑虑中,三宝和编剧关山决定一起“二”一下。从去年8月起,三宝、关山、制作人雷婷、导演王婷婷组成了创作团队,带着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演员,走进“二车间”,一边写剧本,一边排练,出来一节排一节。两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在东莞市玉兰大剧院正式与观众见面,举行全国首演。
《钢的琴》展现工人阶级中国梦 音乐剧《钢的琴》全剧共分两幕六节,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探讨了下岗工人的遭际和草根阶层的生活处境,讲述了钢厂工人陈桂林下岗后为了维持生计,组建了一直婚丧乐队,终日奔波。前妻小菊离他而去。女儿提出谁能给买一架钢琴就跟谁走,于是陈桂林和工友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踏上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该剧通过舞台的精彩演绎,在反映父爱如钢的同时,呈现出了团结友爱,乐观向上,勇于创造,奋发有为的大爱精神。 成熟的剧本、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文笔、出色的音乐制作及现场效果,是音乐剧《钢的琴》的亮点所在。作为音乐剧的重头戏,剧中唱段皆为全新的艺术创作,唱段间选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原苏联歌曲做串场,抒发过往岁月的理想主义情怀;将熔铸着拳拳父爱与兄弟之情的破旧厂房搬上舞台,则是舞台设计上的亮点,用布景、道具、灯光、音响与现场演奏的完美组合,凸显小空间内的大生产与大情怀,使得音乐剧《钢的琴》饱满而有张力。 这部戏一经推出,立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观众受到了震撼,产生了共鸣。观众们纷纷表示,原创音乐剧《钢的琴》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现了一个中国工人阶级的中国梦,展现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中国梦,他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钢一般的坚强,钢一般的精神,钢一般的品格,这是中国精神、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巡演过百场 赢得满堂彩 在玉兰大剧院首演后,《钢的琴》开始全国巡演之旅,先后在保利院线旗下将近30个剧院进行演出,在全国将近30个大中城市对东莞的城市文化进行宣传推广。第一轮巡演结束,《钢的琴》共计在全国演出了62场,所到之处均获得了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2013年4月,广东省文化厅推荐音乐剧《钢的琴》作为代表广东省的首选作品,参加于今年10月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和参评第十四届“文华奖”。至2013年8月5日,该剧在全国巡演了100场,赢得了满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