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好配角,打造成济南卫星城 |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经济圈是邹平两大重点工作 | |
- 2013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邹平县委副书记、县长邹继刚。 |
|
本报10月20日讯(记者 王晓霜 通讯员 王玮) 在宏观经济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自身缺陷,实现工业转型;作为滨州离济南最近的县城,如何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经济圈是邹平现如今所面临的的两大重点工作。18日下午,邹平县委副书记、县长邹继刚做客“中国滨州”政府网,围绕邹平经济社会发展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邹平县作为工业强县,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所占比重较大,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小。“现在邹平走到了一个进退留转的十字路口,必须要加快实现转型升级。”邹继刚表示,邹平拥有这么大的工业体量,要从根本上调头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经济规律,必须把工业做优做强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发展质量、效益和速度的有机统一。 “今后在新上项目时,我们将不再考虑低端产业和传统项目,重点是高端产业和传统产业中的高端环节。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邹继刚表示,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升级的重中之重,努力提升规模、层次和比重,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为滨州离济南最近的县城,邹平县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支持政策,必须加快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对此,邹继刚表示,要把接轨核心城市济南作为融入的重点方向,“在定位上当好济南配角,服务济南的同时发展邹平,并积极打造济南卫星城。” 此外,把产业对接作为融入的核心环节,利用济南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努力打造济南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的首选地;研究济南消费市场,力争把邹平发展成为济南市的“菜篮子”、“米袋子”、旅游目的地和养生休闲地,积极打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会客厅”;要抓住济青轻轨高铁规划建设的机遇,努力把邹平融入济南“一小时生活圈”。同时,依托青阳镇、明集镇、西董街道靠近济南市的地缘优势,把他们作为接轨济南的桥头堡,全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努力形成“工作在济南、生活在邹平”的良好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