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 | | | | | | | 卢瑞友历时半年时间精心创作的书法长卷“千寿图”,长7800厘米,正文书写了998个不同的“寿”字,加最后落款“仁者寿”中的“寿”,共计999个篆体“寿”,寓意健康长寿,好运长留。同时,再加上卷首“千寿图”中的草书“寿”字,正好组成1000个“寿”,故名“千寿图”,寓意千秋大业长长久久,圆圆满满。据检索考证,该作品为目前书法长卷中长度最大,“寿”字最多的书法作品。(上图为千寿图局部) |
|
艺术家简介 卢瑞友,就职于滨州市中心医院-结防院。滨州市青年书协会员、滨州市书协会员。国际羲之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创作中心终身荣誉教授。 业绩被收录于世界名人录网络版第一版。书法作品入编九九喜迎澳门回归祖国大型书画册,入选《山东卫生书画摄影协会首届展览精品选集》、山东省卫生系统庆祝建党8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情系西部2003中国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在国土资源部举办的“锦绣中华——保护国土资源全国书画艺术展”中被评为优秀作品、“石药中诺杯”全国首届天使书画大赛优秀奖、“中华纵横”全国诗书画摄影比赛书法类二等奖、纪念黄庭坚逝世九百周年暨首届山谷杯全国书画大赛书法类金奖(同时被授予“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山东省首届“鲁药杯”书画摄影大赛书法类一等奖,入选沈阳拍卖第十一届、十二界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拍卖专场。多幅作品被各级档案馆、文史馆等部门及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爱好者收藏。早年师承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王澄老师,并在其执导的河南书法函授院研修生班修业。主攻行草,兼学楷书,偶涉隶篆,时做印章。潜心研读古今名作佳迹,细心揣摩各家心境笔意,长于研修,大胆创新。作品追求潇散、率意、趣味、天性,经过反复锤炼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卢瑞友感爱书法,认为享受书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艺术创造思想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是起伏变化不停止的,有前进必然有波折,这一切来源于书家的耐心与坚持。 卢瑞友从1985年开始练习书法,至今近30载。书法就像春天里的一颗种子,已深植于他心灵的深处。他很庆幸书法伴随自己二十多个春秋,当初把爱好当作追求,以至于书写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今,数字化的普及在不断加快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同时,也使传统书写习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实事求是地说,现如今,书写上佳者已经少之又少,而喜爱书法,搞书法创作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说,卢瑞友是孤独的,他选择了一条寂寞之道。 一位书家艺术风貌的变化和创新是书法进步的不竭源泉,但它决不排斥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否则,书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作品便成了空穴来风,无迹可循、无尺可量、无价可评。卢瑞友践行着这一信条。但是他又不偏执于临摹碑帖,他能够钻进去,走出来,随心而动,真实真情地书写自己的情怀与主张。字如其人,通观他的行草书,有才情也有片刻的理性思考,在继承中创新,温雅飘逸,尽显性情。 陆游曾告诫其子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学书“功夫在书外”。一个人的学养、见识、修行决定他的书法高度。放眼书史,能卓然特立者无不是当时社会的文化精英,诸如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赵孟頫等等,书虽小道,但他们绝不把书法当做小道来对待。正是鉴于此,卢瑞友把练字之外的大量时间用在阅读古典书籍,学习古代文化精髓上。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并不孤独,他的精神是富有的。 凡事贵在坚持。几十年的修行,卢瑞友早已名声在外,得到了圈内书友的一致认可。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当前的成绩,仍然默默耕耘,探寻书法妙境,穷其奥义而乐此不疲。这是一种学书的态度,同时也是一种为人的态度。 的确,于书法一门,纵然你有高妙的艺术感觉,具有超然的艺术天分,还得勤学苦练,十年磨一剑,历尽艰辛方能修成正果。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卢瑞友恪守此途,从未停止过脚步。 本报记者 赵树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