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海参“出水”,今年贵了两成 |
夏季气温过高,海参大量死亡,今年本地秋海参价格上涨 | |
- 2013年10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下水没有多久,“蛙人”就捞上一盆海参。 | | “蛙人”刚刚捕捞上来的鲜海参。 | | 养殖户要捞海参,全靠“蛙人”帮忙。 |
|
随着天气转冷,秋海参进入捕捞季节。22日,记者从黄岛区泊里镇老尹家海参养殖海区获悉,由于今年夏季气温过高,造成大量海参死亡,导致今年秋海参平均价格达到90元一斤,较去年同期上涨20%。随着秋海参大量上市,专门负责潜水捞海参的“蛙人”工资较去年涨了一倍,但仍然招工难。 文/片 本报记者 潘旭业 “蛙人”20分钟捞上30多斤海参 2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黄岛区泊里镇石崖村海参养殖区,今年49岁的潜水员徐全水正在穿戴“泳服”准备下水捞海参。在这个行业里,这些潜水员有个专门的名字,都叫“蛙人”。 徐全水已经做了30年“蛙人”,对于下水捞海参早已经是轻车熟路。只见他先穿上厚厚的棉裤,再在外面套上潜水服,戴上潜水镜,用皮管将一个绿色的网兜勒在腰部,然后又穿上脚蹼,戴上呼吸器,缓缓地下到海参池中。徐全水在海参池中走到齐腰深的位置时,他开始潜水捞参。由于天气非常晴朗,养殖池中的水较浅,而且水质较清,记者在岸上看到,徐全水的头和身体都没入水中,一根用于呼吸的细管露出水面,他用脚蹼控制着平衡和方向,双手不断地捡起池底个头较大的海参,装进腰间的网兜里。 大约过了20分钟,徐全水浮出水面,此时他腰间的网兜已经装满了捞上来的海参,递到岸上一称,有30多斤重。徐全水告诉记者:“现在秋海参刚刚开始捕捞,只挑个头大的。过几天秋海参大量出水的时候,10分钟就能捞30多斤,一天有时候能捞1000多斤。” 海参价格比去年涨了两成 这个占地40多亩的海参池子是石崖村村民徐全磊承包的,他已经养了多年海参。秋海参开始出水,徐全磊送到收购商处才知道,今年一斤海参的价格达到了90元,而去年只有70元到75元之间,今年的价格比去年同期涨了两成。 徐全磊承包的海参池所在海域是老尹家海参的专属养殖海区,每到收获海参的季节,老尹家海参的负责人尹宝昌就会来到这里,并给出今年海参收购的参考价。尹宝昌告诉记者:“今年的海参价格比去年涨了两成,主要因为今年夏天的持续高温,导致很多养殖池内的海参大量死亡,市场供应量明显下降。如果海水温度超过33℃,海参会迅速死亡,今年夏季连续多天气温超过35℃,本地海参大量减产,所以收购价格提高了。” 尹宝昌称,本地海参上市之后,干海参将主打高端市场。因为受气候影响,本地海参生长缓慢,海参肉壁厚,有嚼劲,营养价值也高。正常情况下,每30斤至35斤鲜海参才能加工一斤干海参,一斤干海参仅收购成本就需要3000元。 “蛙人”短缺,高薪也难雇 每到海参出水的时候,“蛙人”就成了“抢手货”。徐全磊告诉记者:“2007年的时候‘蛙人’捕捞一斤海参提成5毛钱,去年时提高到1元钱,今年直接涨到了两元钱。他们每天少的时候也能捕捞500斤以上,多的时候能捞1000多斤,即使这样,仍旧很难招到人。”“蛙人”徐全水也毫不讳言,一年只要干两个月,就可以轻松赚五六万元。 如此高薪之下,为何“蛙人”依旧短缺?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旧城改造拆迁了很多渔村,让很多“蛙人”纷纷转行。以位于薛家岛街道的山东村为例。山东村是个典型的小渔村,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只有30多户人家,但是几乎每家都有“蛙人”,如今山东村早就整体搬迁进了山里社区,但是原属山东村的“蛙人”却只剩下了七八个年龄在40岁以上的老手,其他的有的转向租赁近海搞养殖,还有一部分人开始收购海参做生意,自己做起了老板。 此外,“蛙人”行业过于辛苦也是招工难的重要原因。秋海参的收获季节是从霜降到小雪,这时候是入冬前后,气温极低,“蛙人”需要长时间泡在海水中,极为辛苦。所以年轻人宁可找家企业上班,也不愿下水捞海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