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害人到法院领取,到法官上门送上执行款;从法官被动街头法律宣传,到进村入户主动送法;从在监狱内公审犯罪嫌疑人,到满足服刑犯看儿子……济宁市中区法院一名喜爱摄影的干警袁鹏,从千幅照片中挑选整理出三组照片,用镜头记录下济宁市中区法院十几年逐渐进步的司法为民之路。
维护老人合法利益 将执行款送到家中 袁鹏拿给记者的第一幅照片,是法官给一位90多岁老人送执行款的故事。今年5月20日,济宁市中区法院执行一庭庭长魏鲁平,来到城区的于老太太家中,将6万元执行款送到这位老人的家中,使这位老人一起经济补偿款纠纷案圆满画上了句号,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而这只是市中区法院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开展的送执行款上门的一个普通镜头,袁鹏用镜头把这一刻记录了下来。 翻开市中区法院上个世纪90年代的档案,其中一幅拍摄于1998年10月29日的照片反映的是一名当事人在交款席旁领取执行款的镜头,当事人在里面仔细地点着钱,旁边的法官则做着记录,而在当时还没有送执行款上门的情况。“从1998年的老人上法院领取执行款,到现在法院主动为老人送上执行款,这一来一往反映了司法便民的进步。”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老法官,济宁市中区法院机关党委副书记乔丽霞如此表示。
从被动摆桌子宣传 转为入户送法上门 在袁鹏整理的另一幅略显发白的照片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1998年8月19日,在古朴的太白楼广场,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三名法官,组成了一个简单的市中区法院咨询台,两位市民一坐一站在咨询台前仔细地询问着法律问题,而身穿老式夏装的市中区法院法官,则在一旁给予解答。 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2010年11月4日,在市中区喻屯镇的西邵村,负责驻村入户的时任市中区法院团委书记陈涛,来到西邵村村民的家中一户户进行走访。在一户50多岁的村民家中,陈涛详细解答老农提出的交通事故赔偿方面的问题。“了解一些法律常识对百姓来说意义重大,对我们而言只是随时都可以做的小事。”陈涛法官对此深有感慨。 从在市区摆法律咨询台,到主动下乡去送法入户。12年间,市中区法院法官们参与的为民服务活动更多了,入户联系群众更细致了。
保障服刑人员权益 促成父子狱中相见 8月28日上午,在济宁运河监狱,市中区唐口街道11岁的亚孤儿康康终于和在狱中服刑的父亲见了面,完了他开学前的心愿。见面的半个小时里,爸爸一直拉着康康的手,舍不得松开。康康始终靠在爸爸的怀里。一同前来的,还有康康的奶奶和姑姑。由于母亲去世,父亲服刑监狱路途太远,康康和父亲已经三年未见。说到深情处,康康和爸爸跪在奶奶和姑姑面前,而后是一家四口人的紧紧拥抱。在现场,“法官妈妈”苏珲也禁不住眼睛湿润了……这是市中区“法官妈妈”们,促成狱中服刑父亲和儿子相见的一个镜头。 而在12年前的2001年12月18日,一场法院在监狱内的宣判大会正在进行,3名犯罪嫌疑人面向镜头,双手带着手铐被法警押着。“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就体现了法治的进步和对人权的维护。”市中区法院工作20多年老法官乔丽霞今昔对比感慨颇多,“在上世纪90年代曾存在的监狱宣判大会已不存在,取消大会是为了保护了犯罪嫌疑人的隐私权,现在积极促成康康和父亲狱中见面是为了安抚服刑人员的情绪,更是体现了我国法治的进步。
□袁鹏简介 现为济宁市市中区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济宁市中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自从1996年参加工作后就爱上了摄影,并将拍摄的法院题材的照片细心的整理分类后建立档案,曾获得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和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在近日揭晓的第15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评选上,袁鹏的作品《折叠自行车》获得商业类金奖。这是该项赛事自1981年设立以来,山东摄影家首次获得金奖。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举办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吸引国际和国内摄影家参与最多的,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重要赛事和展览,每两年举办一届。第15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共收到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76398件。经18位境内外评委的甄选,以及评选之后为期一周的公示,最终产生出637件入选作品。而袁鹏凭借作品《折叠自行车》斩获商业类金奖,也填补了我省和我市在此项大展中的金奖空白。 近年来袁鹏有几百幅摄影作品在国内国际获奖、展出,其中作品《丰收的喜悦》获2011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幸福瞬间”金奖,并在春晚和元宵晚会播出;《征途》获中国渔文化摄影艺术大赛金奖,《课间的较量》获中宣部和国务院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全国摄影大赛金奖等。
□作品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