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持续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将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创造新空间”。城镇化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为过,但如何推进城镇化进程却需要慎之又慎,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城镇化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少专家学者就城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 左小蕾: 新型城镇化能为 中国经济释放潜在动力
左小蕾说,新型城镇化不是新一轮造城运动,新型城镇化有新的思路,还要尊重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利用地区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才不会拔苗助长。新型城镇化还要有新的举措,要以人为本,改革户籍制度,社会福利分享,公共福利共享,还要有新的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机制改革,财权、事权的改革。 新型城镇化要有新的考核标准,左小蕾表示,要以群众满意度为考核目标,不仅考核经济指标,更重要的还要考核社会发展指标,包括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医疗卫生、环境健康、教育、养老等等,新型城镇化要通过各方面的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奠定增长基础,坚持改革,一定能释放中国经济巨大的潜在的、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巴曙松: 低成本的土地城镇化 不可持续
从目前的情况观察,中国这种低成本的土地城镇化在未来的可持续性已经变弱,未来如何通过改革,以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优化土地使用结构都是比较关键的。通常,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一般会经历“缓慢增长、加速增长、低速增长、基本稳定”的变化轨迹。从这个角度观察,总体上中国已逐步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中后期阶段,未来的建设用地规模将进入“低速增长”,而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后期阶段,未来的建设用地规模将“基本稳定”,增速将会更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量的扩张为主的土地城镇化阶段较为趋缓,而通过改革以实现质的提升则是未来的关键所在。
杨志勇: “逆城市化” 再证户籍改革之必要
户籍制度取消是大势所趋,短期内,要消除城乡户口“含金量”差异,除了缩小城乡差距和城乡自由迁移之外,别无其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早已列为公共政策目标,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的推进,特别是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一系列下乡政策的推行,农村户口所代表的公共服务也在改善。国家“三农”投入持续较快增长。相对而言,城市户口的公共服务“含金量”变得不是那么突出。而且,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城市户口不再意味着城市就业机会,就业更多地与个人能力有关。
叶檀: 新区 是土地城镇化的缩影
地方政府以新区造城,以房地产为资金抓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致命弊端,那就是风险不可逆。市场化造城之地,商人看到有利可图资金就会进入,无利可图或者亏损资金就迅速撤出,即使造城失败,也只是某些企业的失败,而不是某个城市的失败。而地方政府在巨债下的造城运动一旦失败,会成为该地几十年挥之不去的噩梦,资金链彻底崩盘,全体纳税人都得为此付出代价。 新区是城镇化的缩影,政府主导,债务与土地互相依存,房地产开发商成为急先锋。改变新区城镇化模式,就得改变体制,首先得改变户籍制度,让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流动,否则,喊什么市场化口号都是白搭。 中国的城镇化必须尽快以人为本,地为人服务,人的发展、人的尊严才是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