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领导人接踵访问东南亚,俄印蒙三大邻国总理集中访华之后,24日至25日,中国高层专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出席,规格之高十分罕见。“周边”无疑成为近来中国外交的最热词汇。从频访周边国家,到提出周边合作新思路,再到如今着手周边外交“顶层设计”,中国新领导层的“亲、诚、惠、容”的周边大战略正清晰呈现。 谋局: 视角要立体、 多元、跨越时空 近日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从战略高度对周边外交作出了全局规划。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已经清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 中国领导层经略周边外交的新视界引人关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认为,“立体”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要超越传统的周边国家概念,陆地的、海洋的邻国都要考虑。“多元”代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文等方面都要统筹,做出综合判断。“跨越时空”意味着不仅看现状,也从历史角度来比较,更从现在对将来进行推断。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是中国周边外交一向秉持的原则。在曲星看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的“亲、诚、惠、容”四字理念,颇具新意。 曲星将这四个字解读为:血缘联系,以诚待人,惠及周边,包容容忍。 布局: 从双边、多边 各层次推进合作 2013年,中国领导人在周边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从双边、多边等各层次,从政治、经济、人文等多领域,推进合作,成果丰硕。中国的周边外交布局日益清晰。 从俄罗斯到印度,从中亚到东南亚,中国领导人密集出访,为中国与邻国的双边关系发展再添正能量。 今年也是中国喜迎八方来客的一年。4月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12国领导人中,有7个来自周边国家;韩国总统朴槿惠6月来访;10月,俄印蒙三国总理同一天抵达北京,创下纪录,尤其是中印两国总理近60年来首次实现年内互访,更显特别意义。 在多个重要双边和多边场合,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构想,为地区繁荣与发展绘制蓝图。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承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密切交往的悠久历史,也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全新思考。 中国大力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倡议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这些新构想“对地区各国都有利,将有效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阿尔弗雷德·席普克说。
破局: 直面矛盾 建设性解决 中国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总体关系稳定向好,但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有矛盾不可怕,关键在如何妥善管控,并且建设性地加以解决。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宫力认为,中国周边外交新局面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积极而有所作为”,不回避地区安全稳定方面的矛盾和分歧,而是以积极的行动推动和平解决进程。 “我们常常说‘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虽然在外交定位中‘关键’和‘首要’都很重要,但是在外交实践中,遇到大国关系时周边外交往往列为其次,但是,这次会议中国向外界释放出,在今后的外交实践中‘周边’和‘大国’同等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说。 在金灿荣看来,这次会议也可以看成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次“总协调”。“外交工作牵扯到从中央到地方众多系统,统筹协调一直是个需要处理的问题,这次会议从最高层面对于周边外交进行总体会商协调,体现中国高层提速升级周边外交的决心。”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