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阳 又是一个繁忙的工作日:早上三节课、下午三节课、修改研究生小论文、填写繁琐的科研经费自查自纠情况表。早上6:30到晚上9:30,一天15个小时忙下来,困乏得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愿意说。晚饭后散步经过学校报告厅,看到乐队正在排练《八月桂花香》:主奏的横笛吹出一曲悠扬的旋律,伴奏的二胡哀婉凄楚,琵琶刚柔细腻,略显逊色的是担任指挥的有气无力的爵士鼓的鼓点,使这首饱含人世沧桑的名曲大煞风景。看到此情此景,不知为什么,麻木的神经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曾经的自己,也是一个很有生活品位的人,玩摄影,欣赏音乐会,参观绘画展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一个只知道申报课题、写作论文的科研机器,连看电视也变成一件奢侈品的科研机器。 大学中的忙人似乎越来越多。他们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恨不得一天24小时、一周7天都泡在实验室。一分耕耘过后自然是一分收获:经费不菲的科研课题资助、多篇高影响因子论文在手、破格提拔的硕博导桂冠。然而,这光鲜的背后,却掩藏着几多无奈:发表的数十万、数百万字的鸿篇巨制中,又有多少不是为了论文而论文的应景之作?又有多少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这些问题可能只有当事人知道。早生的华发、枯燥的家庭生活、濒临崩溃的身体状况,恐怕是伴随大学忙人的另一副产品。 大学中的闲人也不少,这当中图书馆、校医院等所谓的后勤管理岗位人员居多。上班既不迟到、也不早退,当然更不会加班。工作时西装笔挺、风风光光,办公室鲜花绿草装扮、地板一尘不染,办事有条不紊、不紧不慢。经常干点私活,工作时间抽空接孩子放学、到市场买个折扣商品,也是家常便饭。下班时更是将工作事情放在脑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过得也不差! 将大学的教学科研任务当成副业,将主要精力用来兼职创收、发展业余爱好,则是教学科研队伍另类人物的表现,这其中以无甚科研任务、教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基础课、公共课教师居多。炒股票、倒腾房产、合伙办公司、业余搞兼职,轻而易举地获得远超学校工资的收入,早早迈入“大康”生活阶层的往往是这类人员。南京某高校的一位英语教师,前些年靠炒作海景房净赚百万元,利用这笔款项把女儿送到美国去读大学,赢得周围同事无数羡慕的眼光。 如果从经济收入、精神愉悦、家庭生活、孩子教育诸方面设立评价指标,忙的人、闲的人、另类的人,哪种人幸福度更高,真不好一比高下。在一个教书育人、科研创新基地的象牙塔内,忙的人越来越忙,闲的人越来越闲,不务正业的另类人比例越来越大,当不是件好事。 (本文作者为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