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霍晓蕙 即将于11月1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幕的“古道丹青 墨韵普洱”画展,将展出著名画家舒建新以“茶马古道”为题材创作的近百幅国画作品。舒建新是山东青州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美术馆馆长。画笔一提数十载,闻名画坛。2012年8月,舒建新挂职云南,任普洱市副市长,此次他重走茶马古道,写生不辍,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古道丹青”。29日,舒建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希望通过画展把独具魅力、颇具诗意的茶马古道展现给世界。 重走茶马古道 将“古道丹青”作为创作命题 齐鲁晚报:您为什么把“茶马古道”作为创作主题? 舒建新:2011年后,我开始思考今后的艺术定位,冥冥之中数次从北京来到云南普洱,想从艺术的角度进一步深入探索云南的文化内涵,进而为自己的创作寻找突破口。从2012年8月挂职云南省普洱市副市长以来,我走遍了云南境内的古茶山,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 走在神秘古道上,我有一种莫名的震撼。在重走茶马古道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条古老的商道,更是一条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串起了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我觉得这无疑就是云南各民族文化之魂。从艺术的角度上看,这条古道恰恰涵盖了云南山水、民族、风情的多样性。我感到在这里找到了今后的创作之路,找到了山水和人物结合的切入点。在与老师、领导、朋友的商讨中我们达成共识,将“古道丹青”作为今后的创作命题。 齐鲁晚报:请介绍一下您即将展出的新作。 舒建新:此次展览的近百幅作品,有的展现茶源地绮丽多姿的风光,有的表现在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的马帮,有的则描绘了沿途的民俗风情……总之,都是在茶马古道上的那些景、那些物、那些人、那些事,都是我有感而发,有感而画,希望这些画作能引领观众“穿越”千年古道,感受神秘的茶马文化,从而了解美妙的云南普洱。 描绘滇乡风情 把山水与人物有机融为一图 齐鲁晚报:我了解到,从2007年起,您首次到云南挂职,任楚雄州副州长,和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2010年,您描绘滇乡风情的画作在中国美术馆亮相后,在画坛引起很大反响,好评如潮,被评价为“画风大变”。“茶马古道”是您第二次挂职云南后,开辟的另一部艺术新篇章。 舒建新:画家变,不是刻意变,找到感觉才能变。是自然山水“逼”着我改变自己固有的东西。几十年来我跑了不少地方,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山水人物画创作之源。其间曾到云南,被当地的人文风情、自然风貌感染,萌发了深入探索的想法。 两次以挂职身份踏上云南的土地,我体会了大山的气势,感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老百姓的温暖质朴,每天都有创作的冲动,写生本画了一本又一本,晚上回到宿舍则一直画到深夜。在创作激情的驱使下,我似乎找到了创作源泉,初步摸索到了山水与人物之间的艺术结合之路。2012年我再次返回云南,以普洱市为创作基地,继续探索曼妙的民族风情、神秘的茶马古道,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齐鲁晚报:从中国美术史的角度看,每个历史时期大画家的代表作,表现内容大都与画家本身所熟悉的地域有关。 舒建新:的确如此,如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在他晚年的二十年间漫游太湖四周。综观他的作品,笔墨奇峭简拔,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试想倪瓒如果没有对太湖流域自然山水的熟悉与理解,没有贴近自然的生活实践是绝不可能创作出《渔庆秋霁图》、《汀树遥岑图》、《江上秋色图》等力作,进而对明清绘画产生巨大影响的。 齐鲁晚报:现代社会交通发达,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在多个地方写生采风。“行万里路”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因此,画家可以选择的题材也多了。 舒建新:我觉得走马观花的旅游式写生对于创作并非奏效。我想,还是应该深入某个你能找到“感觉”的地域,投入热情,潜心研究和探索,这样,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 我之前创作《丹青云南》,从2007年7月到2010年底,我走遍了云南十六个州市进行了大量的速写。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作品,仔细琢磨感觉到“丹青云南”是一个很大的地域命题。而云南每个州市都有它自身的山水特性、民族风情、人物形象。要继续沿着这个命题创作应该为它寻找到一条串联的主线,把《丹青云南》进一步延伸。就这样我又拓展到《古道丹青》的创作。 远离喧嚣城市 融入自然挖掘文化内涵 齐鲁晚报:现在画家都喜欢到北京去,热衷往艺术市场比较火爆的地方去。您作为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大城市来到小城市,背对画坛,面向自然,且一呆就是几年,有人难免不理解。 舒建新:国外的艺术家中,我崇拜高更。试想如果他一直居于大都市巴黎,估计也就是一个平庸画家。后来他冲破现代文明阻碍,远赴塔西提岛。岛上茂密的植物、蔚蓝的天空、简朴的生活,让他找到了自己艺术创作的源头,创作出了一系列杰作。古今艺术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即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我以外的世界。 齐鲁晚报:您的新作在艺术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把人物画与山水画的元素结合起来,使作品更具有人文气息。 舒建新:赖少其、亚明两位恩师生前就我的艺术特长曾提出:“要探索一条山水人物结合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是有人物的,而且早期的山水画中,人物占据重要的位置。后来文人山水画逐渐把人物、建筑作为点景出现,不再具有叙述性功能。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有很多地方不注重科学发展,自然人文环境遭到破坏,难以寻找“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致。 云南作为原生态资源丰富的省份,自然风貌与人文风情保护得较好,山水、人物、建筑能够很好地融合为一体,为艺术家探索山水画的当代性和创新问题,提供了一个突破口。比如说云南的植物丰富,很多植物在传统画谱中没有,这就逼迫画家要创造新的表现样式。我在写生过程中,反复尝试凤尾竹、茶树、芭蕉等植物在山水画中的画法,这些在传统山水画中是少有的。而且我要表现更加细致的人物,而不是点景,就需要将视角拉近,人物周围的建筑、植物随之变大,迫使我寻找一种符合创作规律,同时又具有当代审美意象的表现方式。就我的风格而言,山水画想要进入当代审美范畴,具有鲜明的个性,就必须要把当代人文风情融会到山水中去,云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茶马古道”贯穿了云南的自然风貌与人文风情,沟通了云南的过去与今天,同时也让我找到了一条把人文风情与地域风貌相结合的人物山水画之路。我想用下半生的时间,沿着这条古道,更深地发掘其文化内涵,以中国画形式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古道丹青”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