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领域“养懒汉”挤占公共资源,助长好逸恶劳的风气,必须反对。同时,“权力养懒汉”、“垄断养懒汉”的现象更该引起警惕,因为这些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效仿,对社会的公平和效率造成更严重的侵蚀。 本报评论员 赵丽 10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社会救助重在扶危济困、救急救难,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防止“漏助、错助、骗助”行为和救助不力的“冷漠病”,又要杜绝盲目攀比和“养懒汉”现象,确保宝贵的社会救助资源真正用于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崇尚劳动、鼓励创造的氛围。社会救助领域“养懒汉”挤占公共资源,助长好逸恶劳的风气,必须反对。同时,“权力养懒汉”、“垄断养懒汉”的现象更该引起警惕,因为这些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效仿,对社会的公平和效率造成更严重的侵蚀。 当前改革攻坚任务艰巨、经济形势复杂,需要各社会主体充分发挥创造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行业的收益并不一定均衡。受此影响,一些企业和个人更青睐于那些“来钱快”的产业和领域,对“挣辛苦钱”则没有兴趣。对此,中央一再强调,要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等政策,也为这些领域的市场主体做事创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就在几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还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了门槛,消除了人们对投资创业的顾虑。 在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群众劳动热情不断激发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一些败坏社会风气、冲击创富积极性的情况。现在,“福利养懒汉”、“低保养懒汉”已经引起社会关注,但平心而论,吃着低保救助金就不想劳动,虽然浪费社会资源,但这种懒是源于人性陋习而并非制度弊病,而且收益并不太高,其引发效仿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与此相比,“权力养懒汉”、“垄断养懒汉”对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损害更为严重。前段时间,媒体曝光了郑州6名在编环卫工每月工资4000元,花1240元雇“临时工”干活一事,其荒诞让人震惊。利用编制当“二老板”的事虽不常见,但拿着高工资偷奸耍滑,大搞“庸懒散”的公职人员却大有人在。垄断国企利用优势地位占领市场,用丰厚的收益“犒劳”自己的小团体,也是一种“养懒汉”行为。养这些“懒汉”不但成本高,而且危害更大。毕竟,能轻而易举地不劳而获,而且吃到嘴的还是高工资、高福利,这对很多人都具有吸引力。如果人们群起效仿,争相想依附权力吃白食,而把勤劳创业这样的“笨办法”抛到脑后,那对全社会的创造热情将是巨大的打击。 所以说,依附于权力和垄断的“懒汉”更值得警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为此,我们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在公职人员、垄断行业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淘汰机制上探索新办法,逼着“懒汉们”动起来,加入干事创业的社会大潮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