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超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芝罘区,楼房不多,就是有高度也有限。因此,那个时候,站在位于现工人文化宫附近老宅的高台上,极目远望,烟台山和她左右的那片海,尽收眼底;大晴天的时候,连朝阳街上的行人仿佛也可以看得清楚。即使阴雨天,大海中的渔船依然隐约可见。 把目光向烟台山以西转去,视线飘过烟台客运站和火车站,继续往西,顿时一泓湛蓝的海水映入眼帘,但是那里几乎见不到几个人影,似乎非常僻静,那是什么地方?大人说:那里是西海,很远很远的。从那以后,小小少年便有了独自到西海去游玩的想法。 这年暑假,小伙伴们相约要到东海边儿洗海澡了,我说我不去了,我要到西海去!那个时候感觉西海就是不近乎,所以小伙伴都很笑话我,没有谁想和我一起去的。于是,我独自上路了,沿着尚未封闭成路的大海阳河一路往北,路过一所厂房的大门,只见门外挂着“烟台冷冻机厂”(今邮电大楼)的大木牌子,便继续往北走。踏上闻名遐迩的罗锅桥,只见路两边店铺很多,著名的烟台马车店门前更是热闹,人来人往的。 在马车店门前一个右转弯,就是早期的烟台造纸厂所在地,继续向北,忽然觉得有些累了,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了,便在路边找块大石头坐了一会儿,想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古训,便暗暗指责自己这算什么啊! 向北前行,行人的确越来越少了,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终于可以看到海边的影子了。可是忽然一道铁路线横亘在脚下,想一想就知道这里就是人们常常说起的“平交道”吧!看看没有火车经过,小心地跨过铁路线,继续朝着梦中的那片海进发。沿路西行,走了很远,海的气息越来越浓,但是海的影子却被路旁成片的厂房遮盖了,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但是,我坚信我一定可以找到我已经渴望许久的西海!再说我在家里观察西海的方位和路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继续西行,果然看到马路对面挂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烟台市外贸冷藏厂,我知道我找到了,前行没几步,视野顿时开阔,湛蓝的西海呈现在我的面前。海风徐徐吹来,吹散了我的疲惫,洁净的海滩在我眼前展现出她独特的魅力。我暗自庆幸自己来对了,这里可比东海沿儿好多看了! 看着海边有一眼水井,几个大人正在那里打水,我也过去喝了一碗,很奇怪,那水的口感有一些发涩,大人告诉我说这是懒水井。再往里走去,一大片鹅卵石在海滩排开,非常多,并且各色各类都有、真是千姿百态,叫人百看不厌,海里头有几个人在那里拉耙子,有人说那是在拉沙蛤,果然不一会儿,有人上岸了,铁耙子里装着很多的沙蛤,围上来看热闹的人们纷纷称赞烟台海域的物产可真是丰富。 时间过得很快,夕阳西下,海面已经被残阳映红,我知道我要回家了,这个时候一条小舢板靠岸了,几个渔民从船上抛下渔网,只见渔网里全是活蹦乱跳的梭鱼!银银的颜色,亮亮的光点,望着自己的胜利果实,渔民们开心地笑了。 回到家里,我把有关西海的事写了一篇《西海游记》,老师夸奖我写得好,全级部传看。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其实当时的人们不喜欢到西海游玩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西海远了,其实是因为大家对西海并不很了解。另外就是因为西海海滩很少有沙滩、全是鹅卵石,不适合洗海澡。但是无论怎样,西海真的不错,特别是少年记忆里的西海更是五彩斑斓、湛蓝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