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匾与牌坊文化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钻石般的文化瑰宝。方寸之地,集书法、雕刻、工艺于一身,特别是它的颜文命义,措辞造句,高贵典雅、主旨凝练,岂止是为具体馆舍画龙点睛,简直也是为中国文化画龙点睛。而那些具有着地名功能的匾额,也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一般匾额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位或建筑名称,如“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德州展览馆”属于这一类。这一类,其实就是地名。另一种则是一种颂扬型的借代之词,如:“生民未有”坊、“三世进士”坊、本人创拟的“三策固本”坊均属此类,同时兼具地名的功能。 “生民未有”牌坊是山东曲阜孔庙前的一座牌坊,由雍正皇帝御笔题写,以昭示后人铭记孔子在创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因此,一提起这块匾额,就意味着孔庙或称学宫所在。“三世进士”坊一类,用以表彰那些在科举考试中连年高中的典型,民国以前有很多,德州城就有五十六座各式牌坊,其中有“进士坊”多尊,如进士弟坊,为御史丁永成建,“进士坊”为张大业所建,“世科坊”为御史王汝楫建。另外还有父子传芳坊、祖孙接武坊、兄弟联芳坊、金榜题名坊等等。其中北四牌坊、南四牌坊、西四牌坊、九达天衢坊、擢英启秀坊都成了老德州人耳熟能详的地名。它们同时还有地名意义,正如“又一村”饭店、“希森大酒店”有地名意义一般。 匾额和牌坊,是中国文化或地域文化的标志物。它们的地名意义,值得我们玩味、发掘和重视。把地名起得美一些、典雅一些、文化一些,是新一代地名工作者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