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一年才确诊迎宾馆“疾病” |
德国“大夫”画出详细工艺图,专家称修缮前鉴定很重要 | |
- 2013年11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0月31日,迎宾馆周围的脚手架已经快搭建完毕。 杨林 摄 |
|
本报10月31日讯(记者 杨林) 10月27日,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俗称迎宾馆)闭馆接受建成后最大规模整修。10月31日,负责维修把关的专家介绍,查找迎宾馆身上的“疾病”就耗费一年,修缮所需的23种瓦全部是“德国造”,不过能用的旧瓦片依然会铺在屋顶上。 10月31日,在迎宾馆内,记者见到了来自德国的Axel von Jascheroff先生,他所在的KDVJ建筑师事务所在中国德意志文化遗产基金会的推荐下,协助迎宾馆此次大修,并对材料采购、施工等环节进行把关,还将派德国专家指导维修。 记者看到,Jascheroff先生手中的迎宾馆的“体检报告”——维修施工工艺图有厚厚一沓,图文并茂地标识着迎宾馆的大小“疾病”。据介绍,这份工艺图对施工时间控制很严:脚手架要在7天内搭完。“如此完整的施工工艺图,基于对迎宾馆长达一年的鉴定。”中国德意志文化遗产基金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欧涵介绍,一年前德国专家拿着迎宾馆的原始设计图、老照片等资料,对比目前的迎宾馆,观察建筑有了哪些变化。“就像给人看病,一定把身上的细微毛病全了解透”。早在2008年,欧涵就邀请专家对迎宾馆瓦片的种类和使用情况进行了鉴定。 “最小的干预度,是老建筑修缮的原则。”欧涵说,他曾见过工人修缮老建筑时把建筑的外墙敲了,这完全破坏了整个建筑。在他看来,和德国修缮老建筑的程序相比,目前青岛老建筑修缮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建筑的前期鉴定不足,知道老建筑有问题,喊来一帮工人就开始干。欧涵称,迎宾馆修缮走的是“德国程序”,仅前期的鉴定工作就花了专家一年时间。 据介绍,修缮迎宾馆需要23种不同的瓦片,新瓦片均来自德国。欧涵强调,虽然“修旧如旧”,但新瓦片不会人为做旧,而是让新瓦片自然老化。在修缮的同时,如果拆下的旧瓦片经鉴定还能使用,会继续让其担负“原有的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