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太多值得追寻的痕迹,每一条寻常巷陌似乎都包含着如烟的往事,每一寸土地也蕴含太多的历史信息。穿梭于泉城的街巷,既能发现喧嚣中的宁静,又能体会建筑光影中的时光穿梭。这其中,经二路是老济南的代表,徜徉其中,仿佛在与逝去的时光对话,不自觉地,一股历史的深邃绵长从红砖绿瓦中散发出来。
异国风情,冠绝商埠 在经二路与纬二路交界处,有一栋历经磨难的百年老楼,现为济南市邮政局办公楼。红色的墙砖,粗壮的石柱,大楼顶端的塔楼和高高的旗杆,在现代化高楼林立的济南,依旧宏伟壮丽。而在它建成之初就冠绝商埠。 据市中区档案局的档案记载:该建筑为西洋古典式,1918年3月由天津外国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查理与康文赛设计,由天津洋商承包施工,1919年建成。原为三层,坡屋面砖石结构,1922年屋顶毁于火灾,1923年由天津法商义品地产公司重新设计,保留原有外观,只将原有坡屋面建为平屋面,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也是济南第一次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自建成后历90余年,除于2008年进行一次加固外,主体结构依然完好。 该建筑设计面积占地约24000平方米,跨经二路与经三路之间,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为邮政办公大楼。主楼居北院中,坐南面北向经二路布置,东西各有一附属建筑物,现为济南邮政局门卫室。 主楼为二层建筑,中间为塔楼,每层约15间。从正面看,基本呈“凹”形,沿街北面略作凸凹状,可分为五段,呈“山”字形,端庄对称。大厦顶部为四柱望楼,采用硕大的四坡红色盔顶,中间各缀以绿色带形琉璃花饰,通高30米,上置旗杆。 大楼正中为设在高大石基上的大门廊,左右各立有雕花石柱,两翼则为精致的小门廊,主次分明,并显示了虚实对比、凹凸变化,也呈对称分布。此外,在面向经二路的墙壁中央,有石结构的矩形窗框,嵌壁式邮筒,石质的欧式护栏。 建筑重点装修的部位是位于道路转弯处的主入口,自下而上,底层是一个不起眼的长方形大门,门与人行道基本无高差,不设一般的高石台阶;二、三层是钢筋混凝土挑梁支撑的阳台,铸铁栏杆;最上面的女儿墙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作为装饰纹样,又具有一定的日本近代建筑手法。
历经战火,涅槃重生 百年前的山东,外国列强势力逐步向内地渗透,随着胶济铁路的开通,古城济南也在不自觉中迎来了与西方文明的直接碰撞。1904年,济南开埠,据《市中区志·济南商埠租建商城》记载:现拟在西关胶济铁路迤南,东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树,南沿长清大道,北以铁路为限,计东西不足五里,南北约可二里。 经二路位于商埠中心位置,《续修历城县志》中<建置>载:“商埠:光绪三十年(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所附“济南商埠全界图”中,将该路定名为“经二路”。而位于经二路158号的济南邮电大楼,在上世纪20年代建成之初,就已经冠绝整个商埠。 这个具有浓郁异国风情的建筑,最初就是作为外国人经营开拓济南的一个象征。抗战爆发后,该大楼被日军占据,作为其驻鲁日军的指挥机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国民政府拒不归还大楼,随后,将国民党第二绥靖公署设在这里,作为当年济南的最高建筑,据说当时国民政府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的司令部就设在这里,东边大槐树下几间向阳的房间,相传就是当年王耀武的卧室。巍峨的气势和依旧坚固的墙垣,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与荣耀。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接近尾声,最惨烈的巷战也在这里上演,而据邮局工作人员讲,上次大修前墙垣上的弹孔还可以见到,隐隐向人们诉说着战争的硝烟离我们并不遥远,如今楼内经过粉刷和加固,这些历史陈迹已不可复见。如今,大楼下面掏空的地下掩体和通道,早已用铁索封锁,里面光线很暗,向外挥发着一股霉味。透过铁门向里看,只见胡乱摆放着一些废弃物,鲜有人知道它所经历的战火洗礼。 如今,大楼被重新修葺,内部被粉刷一新,作为济南市邮政局的办公场所,依然发挥着作用。百年前,当大楼初建成的时候,就是山东邮务管理局办公地,历经战火洗礼,屹立不倒,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今天,硝烟早已散尽,一切归于平静。偶尔有行人驻足于大楼前,看一看;也有一些行人走累了,在树阴遮挡下的露天座椅上休息。偶尔,可见些摄影爱好者在选取风景,拍一两张照片。 走在这条狭窄的寻常巷陌,很难把它同繁华、辉煌联系起来。但是,走在这里,或许不经意的,就会放慢脚步。树,还是那些树;路,还是沿着过去的轨迹。所不同的是,住在路边的居民,鲜有人能说清楚它的历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