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点滴总关情。双山街道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富民,改善民生”理念,让民生贴近民声,从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最根本、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手,站在更高视角、更新理念下推进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套餐”,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 顺民意 一年投3800余万 打造民生城建 今年以来,双山街道以章丘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累计投资3800余万元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其中投资450余万元,对办内西琅沟村、西沟头村、旭升村山周庄、龙泉居等村内道路进行硬化,硬化总面积6万多平米。 同时,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投资2000万元对李家埠市场改造升级。市场主楼三层,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配套设施完善,基础设施齐全,建成后不但满足了周边广大产业工人、大学城师生及群众的生活购物需求,还推动了当地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投资近100万元对贺套便民点和南涧溪市场进行改造提升。 帮民富 百姓的钱包鼓起来 双山街道充分发挥政务区、大学城、工业园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广开就业渠道。依托办内企业,广泛开展双向选择用工招聘会、座谈会、见面会,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牵线搭桥。 同时,双山街道对重点企业在用工上开出优惠政策,依托各个大学院校和双山创业服务中心,大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重点实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专业农民培训、女带头人培训、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等培训项目,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今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十余次,培训2000余人次。加强阵地建设,努力搭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平台,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5%。 提民心 庄稼汉成了城里人 双山街道总投资4.4亿元的三涧社区工程,一期、二期、三期已入住,建设完成16栋楼房和3栋服务中心,四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明年5月份将有更多的群众搬进新楼房。 全力推进贺套社区建设,已确定补偿安置方案,发放明白纸,完成入户测量等前期工作。 同时积极践行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全覆盖。据了解,双山街道每年投入资金380万元,实施环卫一体化,对驻地和18个村的保洁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日日保洁,垃圾日清,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解民忧 24小时养老体系 初见雏形 近年来,双山中心敬老院由于街道“五保”老人较少,入住率常年不高,资源闲置现象严重,因此,双山街道与山东省旅航商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章丘海佑颐养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以双山中心敬老院为平台,采取“公办民营,委托管理”的办法,服务中心首先必须做好“五保”老人接收和服务工作,闲余床位招收社会老人入住,同时开展有偿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彻底打破时空界限,老年人24小时养老体系初见雏形。双山敬老院这种公办民营、委托管理模式,使社会公共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加快了养老事业的发展,营造了全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惠民生 基础教育迈上新台阶 双山街道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先后实施了农村学校标准化改造和新农村教育项目建设工程,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双山街道先后投资600万元,为道通学校建设内部设施配套;投资800万元,实施杨胡小学体育场新建,铺设300米塑胶跑道,6000平方米人造草皮,建成高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硬件设施达到全市一流水平。今年投资1200万元,实施旭升小学新建工程,新建4000平米教学办公楼及高标准操场。 此外,双山街道新、扩建校舍占校舍建筑总面积的90%以上,不断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化进程。 聚民气 广场、大院成了 居民好去处 截至目前,双山街道18个村,村村设有文体大院、文化活动室、小康书屋等,浓厚的人文气息已成为双山城市化进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利用传统节日和节假日,支持督促各村利用文化广场等活动场所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据不完全统计,该街道各村参加广场健身的群众达6000余人,各类文艺队伍100多支。 暖民心 好日子有了新保障 “我们像城里人一样,每个月能领到助老金,村里有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只要遵守创建条约,我们老两口每月又能在村里领200元。我们这些老年人过得越来越舒坦,不光不用向孩子伸手要生活费,我还能给小孙女零花钱呢……”赵大爷高兴地说。 双山街道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该街道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扩面工作,对居民应保尽保,截至目前,该街道95%以上的居民进行了参保登记;对困难群众进行补贴,新农合参合率达100%,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舒心。 (王海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