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充上电,“暖宝宝”炸了 |
记者调查港城“暖宝宝”市场,发现大多无质量检验合格证 | |
- 2013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尹海涛
“暖宝宝”不仅名字听起来可爱,造型上也讨人喜欢,但用起来有时却不那么可爱。随着天气转冷,许多市民选择用“暖宝宝”取暖,然而“暖宝宝”爆炸伤人事件每年都会发生,一市民两次遭遇“暖宝宝”爆炸惊魂。14日,记者走访港城“暖宝宝”市场,发现大多数产品无质量检验合格证书,甚至连厂家信息也没有。 事件>> 刚插上电就听“砰”的一声 近日,市民王女士拿出“暖宝宝”充电来暖手,刚插上电一转身就听到“砰”的一声。“当时充电的位置冒了一阵烟,幸亏我离得远。”王女士说,“暖宝宝”是她从网上买的,不知是不是插头接触上出了问题,一插上就像是短路了。 据了解,这已不是王女士第一次遭遇“暖宝宝”爆炸了。去年她在沃尔玛买了个“暖宝宝”,插上电“暖宝宝”就涨得像个气球,边缝都撑开了,“再也不敢用‘暖宝宝’取暖了,太吓人了”。 业内人士建议,充电时尽量不要接触“暖宝宝”,充电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20分钟为宜,发生漏液应立即停用。 调查>> “暖宝宝”大多是三无产品 14日,记者走访港城“暖宝宝”市场发现,产品大多标注了执行标准以及额定电压和功率等信息,但不少产品没有质量检验合格证,甚至连厂家信息也没有。 在三站批发市场,连着几家店铺都在售卖“暖宝宝”,价格在20元到50元之间。一家生活用品店柜台上摆放各种造型的“暖宝宝”,店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每天能卖出十几个。当记者要求查看质量检验合格证时,该老板说:“质量证书有,但拆开摆放时扔了。”然而,记者打开未拆开的产品,在包装盒内却未发现质量检验合格证。 记者又走访了多家店铺发现,有质量检验合格证书的很少。有的产品标注了某某保险公司承保,但具体怎么承保,店老板却说不清楚。 “暖宝宝”伤人事件屡见不鲜,今年2月18日,济南的田女士给“暖宝宝”充电,刚充了五六分钟就爆炸了,滚烫的水溅到田女士的胳膊上。 “暖宝宝”爆炸伤人,按理说市民可以找生产厂家维权索赔,但发生爆炸的“暖宝宝”产品,大多没有厂家信息,市民无法找到生产厂家,而且这些产品多是在网上或小店铺中购买的,市民想要维权很难。 如何辨别 两种“暖宝宝” 1、电极式“暖宝宝” 特点:加热快,容易发生爆炸和漏电 辨别:袋中构造是体积较小的圆形物体和两根短管 2、电热丝式“暖宝宝” 特点:加热慢,但相对安全 辨别:袋中构造是一个体积较大的塑料线圈或U形、圆弧形管子 本报记者 尹海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