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反腐已经蔚然成风,拿下了抽天价烟的周久耕、掀翻了“表叔”杨达才、不雅视近频将雷政富震落马下,一大批公职人员相继因网络曝光被立案调查或被免。网络举报迅速成为了公众参与反腐的重要途径,甚至成了反腐的主渠道。 然而,这种突破传统舆论监督困境的反腐形式,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的支撑,没有政府信息公开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制度性的安排。不少网民习惯于把所掌握的情况在没有确实证据的前提下公布到网上,激发了公众的一些恶性评论、转发。在“网络反腐”热潮中,还出现了炒作式反腐、虚假爆料、利用爆料牟利等情况,更有一些所谓网络大V,利用网络便利,借着造谣传谣形成所谓影响力,进而谋取不当利益,成了危害社会的“大谣”。 针对过去网络反腐中亟待完善的地方,我国政府意识到应将网络反腐制度化、法制化、主动化,从而让它发挥更大的监督作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种种做法,正表明从中央到地方的纪检监察部门都在科学利用新媒体加强监督,说明政府已经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公共管理的各个部门和领域,开辟官方网站等一系列规范化渠道,也让使网络反腐变得更加制度化。其他省(区、市)纪委、监察厅也纷纷对官方网站进行改版升级,突出反腐举报。 相关监察部门主动给网民提供一个更好的反腐举报平台,进一步建立和规范了处理网络信访、举报的工作流程,创新配套了新的工作机制。较过去传统的网络反腐来说,较大地拓宽了发现腐败现象的渠道,更好地调动了网民去发现和监督腐败现象的积极性,对腐败分子的威慑作用更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