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昕 李晓东 位于北宫街与新华路路口西侧的地毯厂宿舍是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并入住的小区,小区内198户居民原先都是老地毯厂的员工,房子也都是福利分房。 刚入冬,小区的楼道内就有住户开始堆积煤炭,不少居民也已开始在楼下劈柴,准备过冬生炉子用。 住在1号楼三单元的赵庆起今年64岁,算是地毯厂宿舍的老住户,住在地毯厂宿舍楼已经24个年头了。自从入住开始,赵庆起一家到了冬天就靠生炉子取暖。虽然潍坊大多数居民都用上了热企集体暖,但是赵庆起所在的小区始终没有享受到集中供暖。 “我们这里是‘三不管’,过冬只能靠土暖气”。据赵庆起介绍,他1989年搬到这里的时候市里就有集中供暖了,但是还没有普及,所以当时居民和厂里都没有集体供暖的意识。一直到1996年地毯厂倒闭,厂里也没有给小区进行集中供暖。“厂子倒闭之后更没人管了”。 赵庆起说,原本小区是可以供暖的,但由于是旧小区,大多数房子都被卖出去或者是租给他人,长期居住的居民不多,前几年居委会来统计过需要供暖的住户数,但是总数不够供暖条件,加上需要每户缴纳近万元的改造费,不少住户不愿意交,所以一直没能供上暖。 为了冬天生炉子,一进十一月份,赵庆起和老伴就开始从周边捡拾零碎木头,然后拿回来晾晒。赵庆起说,“生火的煤有地方买,引火的木头现在很难弄,只能靠自己到处拾。” 赵庆起算过,一年冬天就得用近两吨的煤,一个取暖季下来得花上两千多块钱。虽比集体供暖便宜点,但赵庆起也想着能供上集体暖气,“到冬天生炉子供暖,家里没几天就一层灰。”为了省事,赵庆起早早就把煤炭搬到楼道里来,每天用铁桶拎上一两桶,够一天用的。 说起小区里其他住户过冬,赵庆起说已经有不少住户家安装了燃气壁挂炉,但是自己家怕安了之后燃气公司再不让用,就一直没装。“生炉子家里也能有个十四五度”。赵庆起的老伴说,虽然不是很冷,但是跟人家集体供暖的比还是差很多,而且晚上睡觉之前必须把炉子灭了,怕出什么意外。 今年入冬以前,地毯厂宿舍隔壁的一处老小区终于铺上了管道,准备今冬开始集中供暖,而仅一墙之隔的地毯厂宿舍的居民们却依旧需要继续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