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14日讯(记者 刘振) 14日,省环保厅公布了大气环境质量10月份17城市排名,较之前几个月,德州的空气质量有了起色,PM2.5指数摘掉了倒数第一的帽子。据了解,德州近日对23家不能按新标准达标排放的重点大气污染源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还计划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根据省环保厅公布的最新数据,10月份德州“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能见度≥10公里)为8天,排在全省17地市的第11名,比排名第一的青岛少19天。空气质量方面,空气污染物PM2.5(细颗粒物)的月均浓度在150微克/立方米以下,位居全省第14名,摘掉了全省倒数第一的帽子,相比于前几个月有了一定好转。譬如,从3月份到10月份,德州有5个月PM2.5指数位列全省倒数第一,PM2.5浓度长期高出济南、泰安、聊城等周边城市。 记者从德州市环保部门获悉,人为因素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不可忽视。近日,德州市政府下发了通知,对全市23家不能按新标准达标排放的重点大气污染源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开展了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成立联合督查组开展扬尘防治现场督导,对中心城区190个建筑工地、10个拆迁工地、30个市政工地、19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92个堆场货场、9个烧烤油烟集中区,以及全市707个加油站、2座油库和42个重点废气污染源企业,都分别明确了责任单位、治理要求。同时开展了集中供热、供气摸底调查,计划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加快高污染黄标车淘汰步伐。 据了解,影响德州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点源污染、外来输入污染等多个方面。其中机动车尾气污染是构成全市城市空气质量PM2.5和NO2指标恶化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上下班集中的时间段内,车流量大的如儿童乐园、监理站、黑马集团等点位的PM2.5、NO2浓度成倍增长,偏离日均值出现峰值,而相对偏远的双一集团点位未见明显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