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国企高管薪酬市场化是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收入分配改革的客观需要。对于国企高管而言,那种左右逢源、“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时代该结束了。 本报评论员 王昱 近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进行的、针对央企和国企高管收入的调研已基本结束。调研中人社部发现,在极个别国企中,存在高管领取近千万元薪酬的现状。有关主管部门正在准备采取多项手段控制规范国企高管薪酬。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合理增加国企市场化选聘比例”等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给国企高管们定薪,已经不是企业的“自家事”,必须更多地尊重市场的选择。 给国企高管限薪,这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实际上,国企高管们的巨额薪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企与民企市场地位不对等的一种表现。与自然生长的私企不同,很多大型国企能做到今天这样巨大的体量,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扶植。更有一些国企,至今其实还享受种种“政策性利润”。从事着同样的行业,历经着更多的辛苦,一些民企的营业利润与员工薪酬,都要被财大气粗的国企全面压倒,别人看了当然不服气。 同时,国企高管的晋升过程,也不全是由市场做主。在很多行业,国企高管虽然名义上是企业管理者,但其实也有着相当高的行政级别。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由政府官员调任而来的。一些自主创业的民企管理人才,即便才华出众能力过人,也不可能找到进入国企管理层的通道,更拿不到丰厚的报酬。实际上,这也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丰厚的年薪和崇高的地位,让国企高管轻松成为精英人士,也在某种程度上,压抑着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激情。 对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决议中特别强调要“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首先就是要剥离在国企发展过程中,那些得天独厚的“政策性利润”,让国企和民企拥有更平等的市场地位,形成更良性的竞争环境。这势必要求国企高管们完善自我,更多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的规定,打通了国企高管这条相对闭塞的人才竞争通道,让在市场上创出业绩的民企管理人员,有机会进入国企,这无疑会让更多人才得到机会,进一步释放社会的创业活力。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尽早实现彻底的政企分开,将最终使高管们转变思维方式,回归“职业经理人”的本色。而由市场去决定国企高管的薪水,又能给他们以紧迫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这是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收入分配改革的客观需要。对于国企高管而言,那种左右逢源、“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时代该结束了。关乎着国计民生的国有资本,本就应当由深谋远虑、勇于挑战的人才来管理。让国企高管们多大程度上面临市场竞争,也能衡量出我们的国家在新一轮改革中的魄力与决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