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宁首个非遗体验馆落户校园 |
邀请传承人为学院客座教授,部分非遗项目将纳入专业课程 | |
- 2013年11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头条花絮 除了参观,学生们还可现场报名想要学习的项目。当学生们还在展厅感叹、流连忘返时,传承人们已拿出材料准备现场向学生传授制作方法。 一根烙铁笔,一块木板,传承人卢爱华称这就是制作烙画的全部工具,他就是用烙铁画出了山水风景、画出了伟人头像。卢爱华学习制作烙画已有三十余年的时间,现在技术早已熟练到用温度高达800℃的烙铁笔在宣纸上作画。 建筑设计系大一学生陈顺发用相机把展厅里每一幅作品都拍摄下来,经询问得知可以学到制作工艺时,十分兴奋。“我学过六个月的美术,非常想学烙画,不知道老师能不能收我当徒弟。”当陈顺发在木板上用烙铁笔画了一副树枝后,卢老师称基础不错,如果愿意学习,可以教给他更多技艺。 在泥塑、葫雕、圣绣等操作台,也有不少学生在向传承人们请教。“其实学习非遗项目并不难,只要学生们静下心来,都能学会基础的制作方法。”手中的剪刀扭几下,红纸上一只蝴蝶呼之欲出,剪纸传承人赵莹告诉学生,他们的思想单纯,希望非遗能在学生中间得到传承。 本报记者 贾凌煜
本报济宁11月17日讯(记者 贾凌煜) 近日,济宁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馆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学院将邀请十余位传承人作为客座教授,让近万名师生近距离参观、体验非遗文化,使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广泛传承。 17日下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文体中心前站满了前来参观的学生,听说里面有非遗作品展出,赶忙上楼一探究竟,鲜有机会和非遗作品如此近距离接触的学生们,片刻就把展台围得水泄不通。鲁锦制作的男女款式汉服、栩栩如生的水浒108将面塑、烙铁在桦木上绘制的图画等等,一件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让学生们十分惊奇,纷纷掏出手机进行拍照、合影。 “这个东西在电视剧里见过。”“好像是门帘,可又太精美了。”看着墙上挂的一副两米余长的布帘,同学们猜起来......“这是门帘,主要由竹竿、布帘、绣球、图案等构成,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不同,门帘的长短及饰品多少也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翟桂芝给同学们当起了讲解员。除了门帘,她最主要的是作品是绣球,其中最大的绣球还创造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看着学生们满腔热情,济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李刚十分激动,他是面塑的传承人,对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艺术感情深厚。“我们曾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效果很好,那时就有了到大学设立展示体验馆的想法,让这些艺术得到保护和传承。”李刚说,经过沟通,立刻得到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赞同,专门在文体中心设置了两个大展厅和工作室,目前正在展出的有12个项目。 非遗展示体验馆的设立,不仅是一种文化教育,更是一种精神教育。“我们打算让全院师生陆续参观、体验,并将剪纸等手工非遗项目纳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邀请这些传承人为学院客座教授,教给学生理论和实际制作技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介绍,学院还将引进更多国家级非遗项目,非遗体验馆还准备面向社会开放,让济宁市民前来参观、学习制作非遗作品。 传承人 现场授艺 了解什么是城市,学习文明执法 30多名小学生当了回“执法员” 本报济宁11月17日讯(记者 汪泷)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校园,了解什么是城市,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家园,16日,济宁市霍家街小学一年级8班的30多个小学生,在市综合执法局古槐大队四名执法员的带领下,当了一回“小小执法员”。 该日上午9点刚过,班里30多名同学就已早早在霍小东校区门口集合完毕。古槐大队中队长孙中伟带着大家整好队伍后,便笑眯眯的问道:“大家知道什么是城市吗?”而同学们的答案则是五花八门,“高楼!”“公园!”孙中伟摇摇头解释说:“其实咱们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城市。” 接着,大家跟着执法队员首先来到文化广场,而在广场西侧一直是小商小贩们聚集的地方。看到有一些小商贩在路边,孙中伟又问大家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同学们争抢着答道:“赶跑。”“撵走。”而孙中伟则走到一名商贩前,提醒他这里是禁止摆摊的,应该到社区内划定的疏导点才可以。当这名商贩点点头表示理解并离开后,孙中伟才告诉大家,执法员的方式其实应当是“劝离”。 当队伍走到人民公园东门的时候,执法人员也将几名在这里摆摊的商贩劝离后,孙中伟又转过身说:“除了维持城市秩序和保持整洁,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也要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在执法人员的带领下,小同学们又一起在公园东侧捡拾路边的垃圾,其中一名学生田建凡说:“执法员叔叔真挺不容易的。” 执法人员带领着小同学们围着人民公园演示了一次他们的执法工作,并说道:“城市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理应让家园变得秩序井然,大家要从小就树立起保护家园的意识。”一位学生家长邵先生认为,组织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们早早的了解城市、了解社会,同时孩子们彼此之间也能有更多沟通、协作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