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菏泽公布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作为山东南路琴书的代表人物,李巧莲赫然在列。她与山东琴书相伴已有40余年,从1998年至今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山东琴书苗子。“山东琴书分为南路、东路、北路三大流派,其中以南路为最早,所以菏泽应该是山东琴书的发源地。作为山东琴书的艺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李巧莲说,这次被评上传承人,对她既是鼓励也是挑战,“将继续做好山东琴书的传承帮带。” 当演员、成名角,是她儿时的梦想 受父亲影响,李巧莲自幼就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只要听说哪有戏班,再远都会去,一听就是一晌。”李巧莲说,看着台上的演员,她决心以后也要当一名演员、一个名角。 由于家庭贫困,李巧莲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回家,但梦想始终没有放弃。她加入了村里的业余文化宣传队,担任骨干演员。“当时县文化馆在我们村包队,晚上便跟王凤云学习四平调,愈加坚定我的理想。”李巧莲说,有次看演出,看到演员在舞台上唱哭了,自己回家后就对着镜子唱同样的唱词,看能不能也唱哭。 1968年,李巧莲考入成武县曲艺队,开始学习山东琴书、坠子,从此“真正接触山东琴书。”“忽然觉得离自己梦想近了一步,并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李巧莲说。 3个月后,李巧莲迎来了第一次上台演出的机会,不料却是哭着走下讲台:“唱完后台下掌声不断,我还以为是嫌唱得不好。后来老师说掌声是对我的肯定,才破涕为笑。” 演出既要对观众负责,更要对艺术负责 1971年,李巧莲调到单县曲艺队,并挑起大梁。在单县曲艺队7年期间,李巧莲先后参加了山东省曲艺大赛、全国曲艺调演等演出。1977年,李巧莲又调到菏泽地区曲艺队,并担任队长一职,“当时山东琴书算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演出时每到一处都是爆满,演完后老百姓都不让走。” 曾有次演出时,正好遇到下雪。“我们在露天的舞台上把雪打扫干净继续演,老百姓也都冒着雪看演出。”李巧莲说,这让他们感动得流下泪水,“当时就想以后不管天气怎么样,只要老百姓愿意听我们就要演,这不仅是对观众负责,更是对艺术负责。” 每次演出后,李巧莲都会向观众请教,并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观众的意见对我们自身提高有很大帮助,每次听完后都会仔细琢磨,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观众。”李巧莲说。 传承帮带,桃李遍布大江南北 1986年,菏泽曲艺队解散。当时已是菏泽市艺术馆业务副馆长的李巧莲并没有停止传承的脚步,经常组织曲艺汇演、曲艺大赛,还组织老艺人们进行演出。“这都是祖辈传下来的,不能因为曲艺队解散了而失传。” 为让山东琴书得到更好的传承,李巧莲先后培养了近30名优秀学生,其中就包括曾经获得过两个国家级大奖的孔鲁顺、深圳市艺术团演员李彤、青岛胶南艺术团演员刘吉恩、菏泽艺校教师李春莲等。 “孔鲁顺、于发福、白逢燕、刘学燕等,我都是他们的启蒙老师。”谈论起曾经的学生,李巧莲如数家珍,当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走上舞台,不断获得大奖时,就感觉比自己获奖还高兴。而每次过节收到他们的祝福短信和电话,她都非常高兴。 琴书进校园,她要挖掘更多好苗子 退休后,不少人都劝李巧莲“享享清福”,但她依然为曲艺事业四处奔走,“干了一辈子曲艺,对自己一生钟爱的事业怎能舍得割舍。” 机缘于一次艺友聚会,李巧莲想“让琴书进校园”,想要把大学作为一个切入点,动员菏泽学院音乐系办个山东琴书班。“声乐、舞蹈等都能进大学,为什么曲艺界的山东琴书不行呢?菏泽是山东琴书的发源地,山东琴书是我们的特产,高校学生有自身优势,更容易将山东琴书传承下去。”之后她便为此奔波。 2004年9月,李巧莲被菏泽学院音乐系聘为教授,教授山东琴书,每周六节课,一次三节。而她每次都是从7:40到学校上课,直到12点半了学生还在认真听讲。这让她之前对于学生们能否接受山东琴书的担心烟消云散,每次上课时她都恨不得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菏泽学院开设山东琴书班至今已招收七届学生,这些学生中不少又是中、小学教师,这样也使得山东琴书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扬。而她写的《山东琴书进大学—关于中国曲艺改革创新的深层思考与实质探索》也获得了第六届中国曲艺节优秀评论奖。 成为传承人 既是鼓励 也是鞭策 近日,菏泽公布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李巧莲在列,“成为传承人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挑战。传承两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责任重大,以后要更加努力做传承帮带的作用,将山东琴书传承好、发扬好。” 谈起山东琴书的发展,李巧莲说,曲艺产生于民间,根植于群众的土壤中,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曲艺工作者不能远离群众,忘了根本,更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也希望政府能够加以重视,成立曲艺团,为山东琴书的发展重新搭起舞台。” 而培养新生力量,为队伍吸纳新鲜血液更为重要,李巧莲表示,“当前传统曲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很严重,文化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以避免他们的绝技绝活失传;办学校、学习班及演出团体、学艺团队以及艺术院校办曲艺班的方式培养新人;多搞活动,发现新人定向培养深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