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放射科,总是充满神秘感:狭小的窗口,厚重的铅板,还有大大小小的仪器设备。在做检查时,患者的家属还常常被“拒之门外”,医生们常常全副武装,只露出两个眼睛。放射科到底有哪些神秘的东西?这里的医生的所思所想到底是怎么样的?近日,笔者来到解放军第88医院放射科,通过实地体验,揭开放射科的神秘面纱。 “铁壁”后的真情 笔者首先来到了64排螺旋CT室,64排螺旋CT作为泰安市首台多排CT,在2010年被引进到88医院。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医院还专门加盖了楼房,配齐了相关人才。三年来,拍摄了成千上万的精准图片,诊断出无数疾病,为军地患者做出很大贡献。“要拍片,到88”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采访时,正有一位昏迷老人要做检查,只见患者的家属和负责操作的张海峰分别抱着老人的上身和双腿,艰难地将身体失去力气的老人抬到一米来高的操作台上,张海峰把老人的腿和胳膊放置妥当后,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又迅速回到电脑间进行操作。 据放射科主任李慎江介绍,放射科绝大部分的检查都需要被检查者躺在操作台上,有许多行动不便的患者,或者是急诊上过来的直接无法行动的患者,放射科的医生们都会帮着抬病人,或者帮着穿脱衣服。 感动着刚才的一幕,笔者又来到了磁共振阅片室,看到崔学锋医生正与患者家属交流着。仔细听听,原来崔医生正在询问患者的症状、历史病历及身体检查情况等,询问完后,崔医生把由磁共振影像得出的结论详细告诉了患者家属,并反复提醒患者家属要尽快做一下其他方面的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由影像结果初步判定患者为恶性肿瘤。这个结果对于毫无心理准备的人来说,无疑像一个晴天霹雳。崔医生委婉地解释清楚后,那位家属情绪难以控制,呜咽起来。崔医生掏出纸巾递给那位家属,一边反复劝慰着,一边为她出主意想办法。过了好久,她情绪才稳定下来。 探索影像领域 走出工作室,笔者和李慎江主任聊起了放射科的工作。“放射科作为在身体里搜索病变的科室,医生必须对人体各个部位非常熟悉。”李主任向笔者介绍,2007年,博士毕业后他就被医院委以重任,担起了科室主任的重担。多年来,他始终瞄准国内外一流医院的先进建设经验,制定了先提高科室成员水平,后实现放射科分专业设置的长远规划。 为了提高科室的总体水平,李主任一改之前科室成员固定岗位的规定,要求中级职称以下的人员必须在普放、CT室和磁共振三个部门轮转,熟悉这三种片子的特点,以便在诊断时能综合考虑,成为合格的放射科医生,为科室向更高水平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不断创新是科室发展的动力。今年3月份,放射科又依托64排螺旋CT和磁共振设备成立了以梁文杰和崔学锋两位高学历骨干为主导的心血管和胃肠道专业组,充分发挥这两种设备的功用,更好地为临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一改革,能够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获得患者的高度赞扬。 64排螺旋CT具有扫描时间短,扫描层薄、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等优点,尤其在血管检查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它能以不同的方法显示动脉主干及其细小分支,不仅能多视角观察管腔,而且能显示管壁的情况,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壁的钙化、软斑块及管腔内的情况,能比较准确地判断是否狭窄,并可利用智能化血管分析软件测量管腔的狭窄程度。以梁文杰医生为主导的心血管专业组充分挖掘64排螺旋CT在心血管疾病检查方面的优势,发现了许多隐藏的疾病。 磁共振检查具有安全、无辐射、精确等优点,但它却无法应用于空腔系统的检查,如胃肠道系统。胃肠道专业组成立后,崔学锋医生带领团队成员积极探索,通过胃部和肠内充水,使空腔变实体,消除了磁共振对空腔系统的盲区。 磁共振主要对胃肠道外壁进行检查,弥补了胃镜等检查无法涉及器官外壁的缺陷,填补了医学领域胃肠道外壁检查的空白,避免了很多胃肠道疾病的漏诊。它还能清楚的显示与周围器官的粘连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明确依据。 (陈雷 孟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