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已有28年历史,一直在市场与政府之间摇摆,而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中国的医改究竟难在何处? “方向徘徊,道路艰辛” 蔡江南教授表示,“美国人的医改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奥巴马医改方案就达3000页之长,而中国的医改方案表述则较为笼统。” 作为2009年新医改方案草案的撰写者之一,蔡江南至今还记得,当时有关部门要求撰写的医改方案不能超过一万字。 “一万字能说清楚?汉字的博大精深为方案的理解和实施造成不小的障碍,中国医改首先难在了医改方案的可操作性上。”由于医改方案表述较为笼统,新医改四年下来,在上下求索中一晃而过。 在蔡江南教授看来,除了笼统的医改方案,一味地强调只有中国才有的特色名词“公益性”,也让医改走了不小的弯路。 “虽然政策上说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最重要的医疗资源医生却管起来不放,医疗机构规划设置上也存在歧视,让民营医院开到偏远的郊区去,这和许多国家兜底、让利的做法截然相反。”蔡江南教授说。 令蔡江南教授感到欣慰的是,国务院出台的40号文件让他看到了改革的曙光,“市场”的重要性开始回归。 “依靠既得利益者推动改革希望不大,但如果政府从经济改革的大局出发,推动医改走出突破还是有希望的,8万亿的健康产业‘蛋糕’有可能成为医疗改革的最大动力。”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将起决定性作用”的定调和卫计委发言人“医改有人想走计划经济老路”的发言,在蔡江南教授看来,医改偏离的方向正在回归。 没有医生,何谈医改? “统计数据显示,每七名医学生只有一人会最后选择做医生,还没有考虑退休补缺的因素。为什么?因为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着较高社会地位的医生,在中国却成了弱势群体。”蔡江南教授如是说。 一位三甲医院院长向蔡江南教授透露,目前国内医生的收入分为白色(合法)、灰色(红包)和黑色(回扣)三种。据该院长了解,其中合法收入仅占10%-20%,而黑色收入占比则取决于医生的胆量大小,胆大的能达到40%-50%。 一位医生网友表示,“这一数据对于一些医生来说还是保守的。当然,数据也许只是平均数,对于大多数低年资医生来说并不客观。” 最后,蔡江南教授表示,“最好的人才成为医生,全世界都是这样,中国也应该如此。医改不解决医生的问题,其他都是在做无用功。” 据医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