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0日讯(记者 李楠楠) 烟台在志愿服务中探索出了“自助式”服务模式,推动了志愿服务的发展。所谓“自助式”志愿服务,就是市民通过各种平台“晒出”自己的需求,然后志愿者发挥个人专长“认领”这些需求,开展志愿服务。 “烟台市志愿服务工作从1994年青年志愿者行动起步。最开始,志愿服务也一度出现‘扎堆服务’或‘无人服务’的尴尬。”烟台市文明办副主任曲波说,“主要是因为志愿服务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合理。要想把志愿服务长期搞下去,必须做好筛选和对接,而‘自助式’志愿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也就是你‘晒’需求,我来服务。” 为此,烟台市文明办通过互联网搭建了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征集筛选“供”“需”都相对集中的服务项目,实现了服务项目“点菜式”的有效对接。如在网站开通“爱心无限”栏目,整合民政、残联、慈善总会等22个部门的公益信息资源,相继征集筛选出了13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另外,还在“烟台志愿者网站”设置志愿服务供需留言版等,搭建供求匹配平台,为“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志愿服务创造条件,增强服务的即时性、针对性、实效性。目前,烟台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达4360人,并涌现出一批影响力较大的志愿服务活动“网络推手”。 “我们在各社区设置了爱心募捐、家园保洁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岗位,由辖区社团和志愿者选择认领,并建立志愿者岗位履职台账,将其表现情况写入志愿服务档案,作为年底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白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美玲说。 目前,烟台市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达到50多万人,其中注册志愿者达到13.8万人,登记注册义工发展到近4万人。越来越多的市民正逐步改变自己的观念,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过去少数志愿者“单打独斗”变为全社会“大合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