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0日讯(记者 程凌润) 2020年-2025年期间,莱芜市将有60%左右的节能型住宅外墙外保温工程进入维修期,届时将产生大量的资金消耗和资源浪费。 20日,记者从莱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关于加快莱芜市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意见于近日出台。 目前,莱芜市采用的技术与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其理论寿命只有25年左右,远低于建筑物主体50年左右的设计寿命,预计2020年-2025年期间,我市将有60%左右的节能型住宅外墙外保温工程进入维修期,届时将产生大量的资金消耗和资源浪费,给政府、业主、开发商、物业管理等利益主体造成沉重的历史包袱。 相比传统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不仅能有效解决保温体系与建筑主体同寿命问题,而且在抗震、安全等性能方面也得到了加强,能同时满足建筑、防火等要求,是建筑节能发展的方向,符合莱芜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理念和战略规划要求。 记者了解到,意见对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提出了具体的日程表。2013年12月1日起,在城市规划区内高度50米以上新建公共建筑、8层及以上居住建筑应积极采用一体化技术;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办公、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建筑项目和全市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绿色建筑申报项目,适合应用一体化技术且具备使用条件的,必须使用一体化技术;其它新建民用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项目,能够使用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应当优先使用。2016年1月1日起,全市新建公共建筑、8层及以上居住建筑必须采用一体化技术。 为实现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目标,莱芜市住建部门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在政策性审查环节增加节能与一体化应用专项审查,自2014年1月1日起,对违反本文件规定,未采用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工程项目不予受理,退回重新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