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一分为二”的分设管理以来,聊城结束了没有独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旧貌,同时全新的发展布局也让高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但与分设开来的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高新区方面在生活配套,城市基础建设等领域仍存在差距,坐拥聊城交通“大动脉”东昌路的开发区拥有更加成熟的发展规划和相关设施,而由早前开发建设的诸多商住项目确立了经济开发区的重要位置,以至于随着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利好政策的倾斜,使得开发区方面的房价形成看涨态势,而高新区方面则始终不温不火,难与开发区形成势均态势。 开发区的升级,迫使开发区方面的空间拓展、功能布局、环境要素等需要更加细致、科学的划分。形成重点突出、梯次渐进、独具特色的园区格局成为必然趋势。将高新区从开发区中独立出来,有利于充分利用开发区的人才资源、空间资源、土地资源,有利于突出科技创新要素,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更有利于大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随着城市大框架的南移,部分新兴产业和优势资源开始逐渐转移至东南部片区,使得地块附加值提升,同时不少房企也瞄准东南部,南部片区,争相抢得优势地块,而紧邻光岳路的房价也在悄然升温。 从早前高新区某关注度极高的楼盘的开盘胜景不难看出,已经成功吸引不少置业者前来买房,尽管相较于其他临近地块的地产项目而言,价位是一个诱人的因素,但市民更多考虑的则是未来的长远置业前景。目前裕昌某盘一期已经面市,一期、二期均已开工建设,其余两项目将陆续动工建设。 随着高新区,聊城一中及裕昌投资控股集团的强强联手,政教商成功联姻铸成聊城外国语学校高新区分校、聊城文轩中学高新区分校的入驻,解决了市民在高新区,乃至整个东南片区购房置业的后顾之忧。 纵观已经成型的“四大片区”,主城区坐拥学区,环湖等诸多显著优势,而古城片区的开发建设则再为主城区挂上金字招牌,教育资源的配套一直成为市民置业的重要考量因素,而学区房源也是一路水涨船高。两校的投用,将进一步吸引置业者的眼光,对东南片区房价的波动乃至产业布局都将产生一定影响。 本报记者 张超
|